鼓室位置、六壁的结构组成、相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鼓室为含气空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六壁的结构组成、相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1. 外侧壁:又名鼓膜,为一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鼓室分隔。鼓膜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锤骨柄末端附于鼓膜脐内面。
2. 上壁:又称盖壁,为一薄骨板,借此与颅中窝分隔。
3. 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薄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此壁外侧份有颈静脉窝,收纳颈静脉球,并借茎突咽肌、茎突舌肌和二腹肌后腹等肌纤维与颈内动脉相隔。
4. 前壁:前壁为颈动脉壁,此壁前份有咽鼓管鼓口,通向鼻咽部。鼓口的内侧为咽鼓管隆凸,为其内侧的骨性突起。
5. 后壁:又名乳突壁,此壁内藏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向前与鼓室盖相移行,向后与鼓窦相延续。鼓室借乳突窦口与乳突小房通连。
6. 内侧壁:又名迷路壁,由内耳的外侧壁构成。此壁的中部有一小隆起,名岬。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名前庭窗,通向前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名蜗窗,通向蜗管。
临床上,鼓室六壁中任何两壁发生病变,都可影响鼓室的正常功能。
*更新时间:2024-02-26
*重要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值得信赖的医疗服务与内容平台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