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过敏原检查14项的报告单
过敏原检查 14 项通常是指通过血液检测或皮肤试验等方法对常见的过敏原进行的一种检测,其报告单可以这样解读:
1. 检查项目:过敏原检查 14 项通常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两类。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猫毛、狗毛、蟑螂、霉菌等,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小麦、虾、蟹等。不同医院的过敏原检查项目可能有所不同,报告单上会列出具体的检查项目。
2. 检查结果:报告单上会列出每种过敏原的检查结果,通常用加号(+)、减号(-)和阴性(-)表示。加号表示过敏原阳性,即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减号表示过敏原阴性,即患者对该过敏原不过敏;阴性表示未检测到该过敏原。
3. 过敏程度:有些过敏原检查报告单还会对过敏程度进行分级,通常用 1~6 级表示,数字越大表示过敏程度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原检查 14 项并不能检测所有可能的过敏原,如果检查结果阴性,不一定代表患者对该过敏原不过敏,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或进行过敏原激发试验等方法来进一步确定过敏原。同时,过敏原检查结果仅供参考,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更新时间:2024-02-19
*重要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值得信赖的医疗服务与内容平台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