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危险等级通常被划分为四个生物安全等级(Biosafety Level),从 BSL-1 到 BSL-4,根据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以下是各个等级的基本描述:
1.Ⅰ级风险(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等。
2.Ⅱ级风险(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3.Ⅲ级风险(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性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伤寒沙门菌、朊病毒)。
4.Ⅳ级风险(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如天花病毒)。
这种划分的目的是为了防控病毒的传播,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每一种病毒等级都有对应的实验室安全等级要求,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