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鲫本身无毒,理论上可以食用。但通常还需在确保肉质安全的情况下食用。
过山鲫学名攀鲈,是攀鲈科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流缓慢的河沟和池塘中。在我国境内分布的为龟壳攀鲈。其身体为扁长略微长方形,嘴巴上下布满牙齿,体表色呈灰色,略带灰绿,鱼嘴无须。体表被细小、致密、坚硬的鳞片覆盖,背鳍和尾巴上有锋利的硬刺。
由于该鱼种身上有异于一般鱼类的呼吸器官(鳃上器),能帮助其从空气中直接吸收氧气,因此可利用强壮的胸鳍和腹鳍,以及为走路而特化的鳃盖,在周围环境不适合生存的时候,进行陆地行走,从而迁徙至另一片水域。
过山鲫无毒,其肉质属于易吸收的动物蛋白,能为身体补充一定的营养成分。
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多为浅水沟和池塘,且长途迁徙时途经环境较为复杂,环境质量无法保证,且该鱼种食性较杂,因此体内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经摄入人体后,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另外,该鱼种身体覆盖坚硬鳞片,且生有锋利硬刺,捕捉时有可能致使人体受伤。且因其陆上行走的习性,导致身体肉质较少,鱼刺较多,因此可能口感欠佳。
建议有相关需求的人群及时咨询有关专业人士,不可在无法确保过山鲫肉质安全的情况下盲目食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