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侧壁,两侧下鼻甲后端向后1~1.5厘米处各有一开口,略呈三角形或喇叭形,即为咽鼓管咽口。
其后上方有一唇状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鼓管咽口周围的散在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是鼻咽通向中耳的管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故有两个开口,成人全长约35毫米。外1/3为骨部,其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内2/3为软骨部,其内侧端即咽鼓管咽口。
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0~25毫米,管腔方向自鼓室口向内、向前、向下达咽口。软骨部在静止状态时闭合成一裂隙,当张口、吞咽、呵欠、歌唱时借助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的收缩,可使咽口开放,以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
咽鼓管黏膜下半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可使鼓室的分泌物得以排除;又因软骨部黏膜呈皱襞样,具有活瓣作用,故能防止咽部液体进入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