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要固定的位置,克氏针需使用电钻打入骨骼。
克氏针是骨科传统常用的内固定装置,于1909年由Kirschner教授应用于临床,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目前临床治疗骨折更多使用钢板螺钉系统或髓内钉系统,小块骨折也可以使用空心钉。对于成人来说,克氏针更多是作为手术过程中的工具,可以提供临时固定或起导向作用。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骨折及儿童骨折,克氏针具有简单、实用、创伤小、可以经皮打入等特点,仍可作为首选。此外,克氏针还可以应用于张力带固定系统,来固定髌骨骨折或尺骨鹰嘴骨折。
在手术中,定好进针点,瞄准方向,必要时可以使用导向套筒,垂直于骨折线,使用电钻将克氏针打入,以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经皮固定的克氏针在骨折愈合之后,在门诊直接使用老虎钳就可以取出,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