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两性畸形
又称:
假两性同体
科室:
小儿内科、新生儿科
概述
染色体性别和生殖腺只有一种,但外生殖器与认定性别不符合
表现为男性有睾丸,但外生殖器女性化;女性有卵巢,而外生殖器男性化
与遗传、胚胎发育、内分泌等多因素有关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性别选择,结合性激素代替治疗、外生殖器整形术等治疗
定义
假两性畸形是指染色体性别和生殖腺只有一种,但外生殖器介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一种性嵌合体,属于性发育疾病[1-3]
假两性畸形分为男性和女性假两性畸形。部分患儿在成年后没有生育能力[2]
假两性畸形、假两性同体等是带有歧视的名称,目前一般归类于性发育疾病。
分类
按照遗传性别分类
女性假两性畸形:体细胞为XX型,生殖腺为卵巢,而外生殖器发生男性化改变,称女性假两性畸形。按照外生殖器类型分类如下:
正常男性外生殖器;
阴茎型尿道下裂;小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
阴蒂肥大,分叶阴囊,单一尿生殖窦开口;
阴蒂肥大,阴唇小部分融合;
正常女阴。
男性假两性畸形:体细胞染色体为XY型,生殖腺为睾丸,而外生殖器发生女性化改变,为男性假两性畸形[1-3]
发病情况
性发育疾病总发病率在新生儿中至少为2.2/10000(不含新生儿期不明显者),可能为1/5500~1/4500[4-6]
多数特定的类型的性发育疾病发病率在1/100000以下,女性假两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40000,男性假两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12000。
病因
假两性畸形的主要原因是暴露于过高激素环境、遗传、内分泌紊乱等。
致病原因
女性假两性畸形
雄激素依赖型
由胚胎时期暴露于出现高雄激素过多的环境所致。
女性假两性畸形主要因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的几种酶缺陷,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形成大量雄激素,而引起女性男性化。相关病因如下:
胎儿来源:21-羟化酶缺乏症;11β-羟化酶缺乏症;3β-羟脱氢酶缺乏症;胎盘CTP19缺乏症;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等。
母体来源
母亲在妊娠早期由于习惯性流产或其他原因应用炔诺酮、异炔诺酮、炔孕酮或甲羟孕酮,可使约3%的女性胎儿外生殖器出现不同程度男性化。
卵巢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肿瘤[2,7-8]
非雄激素依赖型
又称为非雄激素致病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病因尚不明确,可同时伴有肛门闭锁、肾发育不良等其他畸形。
男性假两性畸形
男性假两性畸形的病因较为复杂,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如Dax-1、h CG/LH受体、StAR等基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性腺发育不全性男性假两性畸形(如Dax-1基因重复突变综合征)、睾丸间质细胞无反应综合征、睾酮生物合成异常(如StAR缺乏症、CYP17缺乏症)、雄激素作用异常(如5α-还原酶缺乏症)等[2,7-8]
还包括单纯性尿道下裂伴(或)不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
发病机制
假两性畸形患者在性分化的第一阶段是完全正常的,生殖腺为卵巢或睾丸。
但在性分化的第二阶段,在有卵巢的个体,本不该有雄激素的而出现了雄激素,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雄激素所致;在有睾丸的个体,雄激素量又不足,也使得外生殖器介于男女之间。
症状
女性假两性畸形可表现为阴蒂肥大、阴唇融合等;男性假两性畸形可表现为阴茎小、乳腺发育、尿道下裂等。
主要症状
女性假两性畸形
染色体核型为正常女性(46,XX),性腺有且仅有卵巢,存在子宫和阴道,异常仅限于外生殖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男性化改变。
轻度异常者仅有阴蒂肥大,重度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唇融合(即尿道和阴道共用单一开口),甚至可出现阴茎型尿道[2,7-8]
正常女性新生儿的阴蒂宽度为2~6mm,如果超过9mm,则为阴蒂肥大。
男性假两性畸形
染色体核型为正常男性(46,XY),性腺有且仅有睾丸,外生殖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改变。
最轻的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儿:外表可为正常男性,青春期有男性乳房发育,乳头增大,乳晕着色,成年后无生育能力。
不完全型异常的患儿:出生时可表现为会阴阴囊尿道下裂,大阴唇与阴囊融合,有皱褶,盲端阴道等。
完全型异常的患儿:出生时可为女性表型,青春期时有乳房发育,而无月经[2,7-8]。可出现小阴茎。本病患儿阴茎小于典型XY足月儿:阴茎长度≥2.5cm,中段阴茎体直径≥0.9cm。
就医
出现性别模糊,小儿生殖器发育异常,应根据情况就诊于儿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等。您可以根据如下清单对症状、既往史、检查史进行回忆,以便准确快速回答医生问题,提高就诊效率。
就医科室
儿科
如发现小儿出现外生殖器异常或性别模糊,建议及时就医。
内分泌科
如因假两性畸形需要激素替代治疗,可到内分泌就诊。
泌尿外科
如因假两性畸形需要进行生殖器手术治疗,建议到泌尿外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当关注新生儿的外生殖器情况,以及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做好记录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什么异常?出生时外生殖器是否有异常?
孩子的性别认同是男性还是女性?
(如果为男性)是否出现隐睾、乳房发育等情况?
(如果为女性)是否出现阴蒂肥大、阴唇后融合等表现?
是否出现尿道下裂?
病史清单
母亲在孕期是否患卵巢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肿瘤,或使用过多外源雄激素?
家族中是否有相关遗传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磁共振成像。
诊断
医生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母亲在孕期有卵巢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肿瘤病史。
患儿母亲有外源性雄激素的药物使用史。
有相关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临床表现
遗传性别为女性的患儿,检查可发现阴蒂肥大、阴唇后融合。可能无月经。
遗传性别为男性的患儿,体格检查时可发现睾丸(附睾)等结构,阴茎小。可能伴有尿道下裂、乳房发育。
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测定
测定患儿体内性激素以及其他相关激素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内分泌疾病,如女性雌激素水平异常出现的原发性闭经等。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明确患儿的遗传性别,排除染色体数量异常导致的外生殖器异常。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主要作用是查找可能的病因,作为诊断依据及治疗参考[2,9-11]
发现Dax-1、h CG/LH受体、StAR等基因突变有助于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了解患儿性腺性别的主要检查,同时还可以了解内生殖器官的有无、部位、大小、形态、结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CT、磁共振成像
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确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2,9-11]
鉴别诊断
真两性畸形
相似点:均可出现外生殖器畸形,如小阴茎等。
不同点:假两性畸形患儿只存在与遗传性别一致的性腺,真两性畸形患儿同时存在卵巢和睾丸,通过超声检查等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最大限度地恢复并维护患儿生理功能及心理健康。
治疗原则:假两性畸形需先界定性别,再采取手术治疗及激素维持等方法。
性别选择
患儿通过染色体核型、性腺性别、激素水平等情况分析,会尽快明确引起假两性畸形的具体原因。
通常需要在2.5岁以前作出判断,3岁以后改变性别可能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心理冲突和障碍。
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一般应该作为女孩抚养。
男性假两性畸形患儿需根据阴茎和龟头的大小和生长潜能来确定[8]。出生时阴茎牵长<2.5cm的患儿先作治疗试验,肌内注射长效睾酮酯,1次/月,连续3次。如果阴茎生长长度能达到0.9cm以上,适宜于作为男孩抚养,否则宜作为女孩生活。
药物治疗
假两性畸形患儿大多数有性激素分泌不足的问题,为了保证第二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替代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女性
作为女性生活的患儿,可在11~12岁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
可采用尼尔雌醇或炔雌醇口服,也可用皮肤贴剂。
一般3个月后乳房和子宫开始生长,以后过渡到雌/孕激素周期治疗,6个月左右有撤退出血。
男性
作为男性生活的患儿在12~13岁可开始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
雄激素的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长效睾酮酯每月肌内注射1次, 2~3年后改为每2周/次。当骨龄达到17岁后,可以1次/月维持。
具体药物及剂量应当严格遵循医生的要求,不可擅自用药[2,8-11]
手术治疗
性别取向一旦决定,应该尽早进行外生殖器整形手术,以强化患儿的性别心理定向,宜在6月龄前实施。
性别认定为男性
如果性别认定为男性,手术通常包括:阴茎延长术、阴囊转位矫正术、阴茎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修复术、阴囊假体植入术等。
如存在女性附件,则予以切除。
位于腹腔内或发育不全的睾丸应在青春期前切除;位于阴囊内并具有正常功能的睾丸可以保留。
性别认定为女性
如果性别认定为女性,手术通常包括阴蒂整形术、尿生殖窦改形、大小阴唇整形术、阴道成形术、性腺切除术等。
睾丸或发育不全的卵巢应尽早切除。
部分患儿需要切除性腺,以避免性腺恶变及持续雄激素作用[2,9-11]
预后
本病积极治疗可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但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出现焦虑、自卑等情况。
治愈情况
假两性畸形患儿经过治疗,一般可以获得与性别认同一致的生殖器官,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但可能影响部分生理功能(如生育功能等)[2]
危害性
假两性畸形可以给家长及患儿的精神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患儿在就学期间可能会遭受到歧视、霸凌等,导致出现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学业。
患儿自身同时可能会有潜在的性别矛盾问题,如不能正确处理,也会对心理健康有所影响。
部分患儿可能需要经历复杂的手术,以及长期使用激素,带来一些生理痛苦。
日常
家长应积极开导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根据患儿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手术后应注意暂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伤口愈合。
卫生管理
如果接受手术治疗,需要注意伤口区卫生,定期消毒、换药,避免哭闹,如出现红肿、出血、流脓等异常,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心理支持
患儿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性别相关问题,家长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辅导,缓解患儿内心的冲突,保证其健康成长和正常生活。
家长应当充分理解医生建议的出发点,从患儿长期身心健康考虑,而非考虑自己的意愿或者强迫患儿接受自己的意愿[11]
定期监测
对于男性假两性畸形患儿,保留睾丸者,应定期监测,通过B超、CT、MRI和(或)睾丸活检,监测性腺肿瘤。
随诊复查
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儿需要长期随诊,由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手术治疗的患儿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1年后无异常即可不再复诊。
预防
母亲怀孕前进行完整体检,孕期避免使用雄激素类药物。
有相关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者在妊娠前应进行遗传咨询,按时产检。
参考文献
[1]
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2014[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王天有,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
Hughes IA, Houk C,Ahmed SF,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intersex disorders [J]. J Pediatr Urol, 2006,2:148-162.
[4]
Thyen U, Lanz K,Holterhus PM,et al. Epidemiology and initial management of ambiguous genitalia at birth in Germany[J].Horm Res,2006,66(4):195-203.
[5]
Sax L. How common is intersex? A response to Anne Fausto-Sterling[J]. J Sex Res,2002 ,39(3) :174-178.
[6]
田秦杰,黄禾.性发育异常疾病诊治[J].实用妇产杂志,2017,33(08):563-565.
[7]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8]
陈家伦,宁光. 临床内分泌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
洪伟平,许达开,苏劲.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11):51-52.
[10]
丁健,李强. 性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5):389-392.
[11]
罗小平,应艳琴.关注儿童性发育障碍疾病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0):721-724.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9 13:40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