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伴糜烂
概述
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引起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管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冷热刺激性饮食、酗酒、自身免疫性胃炎者易发
主要有腹痛、腹胀、早饱、打嗝、食欲不佳、黑便等症状
定义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从黏膜损伤的角度,如果慢性胃炎同时存在糜烂征象,就被称为慢性胃炎伴糜烂,一般通过胃镜、病理学检查方能诊断。
慢性胃炎伴糜烂的特点是胃黏膜上出现糜烂,即局部的表面性缺损,大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
慢性胃炎合并糜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常见的胃部疾病,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2014年我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型慢性胃炎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占49.4%,慢性胃炎伴糜烂占42.3%,居前2位。
病因
目前对慢性胃炎伴糜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是很清楚,但是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
致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Hp感染者几乎都会导致胃黏膜活动性炎症。
Hp长期感染不仅会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而且会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胃癌。
不良饮食习惯
进食过冷、过热、粗糙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胃黏膜损伤。
高盐食物、缺少新鲜果蔬,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相关。
环境因素
水土环境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和微量元素失调,会导致胃黏膜萎缩。
免疫反应
北欧多见,我国少见。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体内产生了针对胃黏膜组织的多种自身抗体,导致胃黏膜炎症。
胆汁反流
胃肠动力异常、肝胆疾病和远端胃肠道梗阻导致十二指肠-胃长期反流,削弱了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容易损伤胃黏膜的物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间接或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和糜烂。
酒精也可以引起胃黏膜糜烂或出血。
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胃炎伴糜烂。
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压力大的环境。
肥胖:有研究认为肥胖可能是慢性胃炎伴糜烂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族史:有慢性胃炎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症状
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病程长,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饱胀等症状。
主要症状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这是慢性胃炎伴糜烂最常见的症状,可能表现为饭后胀痛、烧灼感等。
消化不良
如饱胀感、嗳气、反酸等。
其他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症状。
食欲不振,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并发症
出血:胃黏膜糜烂可能导致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等症状。
胃溃疡:长期胃黏膜糜烂可能发展为胃溃疡。
胃癌:慢性胃炎伴糜烂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尤其是在萎缩性胃炎的情况下。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建议去消化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可以整理近期的症状和病情变化,记录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疼痛部位。
还可以准备好个人过往的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等信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都有哪些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有没有什么变化?
症状是否在进食后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食欲和体重有无变化?
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或者家族胃肠疾病史?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如何?
是否有吸烟和饮酒的习惯?
以往是否就诊过类似问题,以及曾经接受过的治疗情况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Hp检测。
胃镜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替硝唑、甲硝唑等。
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
抗酸剂:铝碳酸镁、硫糖铝、氢氧化铝等。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史。
存在吸烟、饮酒、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病史。
家庭内有类似消化系统疾病。
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可有上腹痛、腹胀、早饱、打嗝、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
体征
患者可有不典型的上腹部压痛症状。
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下简单列举。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是幽门螺杆菌检查的常用和可靠方法。
血清抗体检测:通过抽取血液检测其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来判断感染是否存在。
快速尿素酶测定:通过胃镜取胃黏膜活检组织,通过检验可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血常规
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和类型,以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数量和比例是否正常。
自身抗体、维生素B12水平测定
可以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
两项酶原指标可以作为判定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可靠指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时可出现血清胃蛋白酶原的降低。
内镜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部的黏膜病变,包括萎缩、糜烂和溃疡等,并可以采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当慢性胃炎合并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时可以更准确地观察胃壁的结构、厚度和病变,以及检查胃壁结构的深度,有助于判断病变程度和预后。
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判断患者病变范围及程度。
鉴别诊断
胃溃疡
相似点:都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同点:慢性胃炎合并糜烂通常病变局限于胃黏膜层,而胃溃疡则病变可深至胃壁全层,严重时可导致穿孔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点:都会出现腹痛、腹胀、早饱感、打嗝等症状。
不同点:症状与慢性胃炎伴糜烂相似,但胃镜检查结果正常。
胃癌
相似点:均可出现上腹痛,腹胀,早饱,食欲不振等非特异的消化道症状;均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
不同点:胃癌可能有家族史,胃镜下可见隆起型或者溃疡型病变,活检病理学检查见到癌细胞。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防治并发症。
治疗原则: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腹痛症状,预防癌变。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是其他治疗的基础。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症状。
减轻压力:情绪紧张、压力大会加重慢性胃炎伴糜烂症状,应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恢复。
药物治疗
抗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兰索拉唑)。适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和促进胃黏膜修复。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适用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
保护胃黏膜药物:如铋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适用于加强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促进糜烂愈合。
中医中药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辨证施治。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气血状况、增强胃部血液循环来促进萎缩的胃黏膜修复,常见的中药有黄连、黄柏、苦参、白术、香橼等;中成药有摩罗丹、胃复春等。
针灸可以调节胃肠道神经功能,可缓解胃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状。
手术治疗
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恶变:慢性胃炎伴糜烂如果长期存在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胃癌。如果发现胃内有疑似癌变的病变,如胃癌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出血:慢性胃炎伴糜烂可能导致胃黏膜破裂出血,如果大量失血可能会引起休克,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预后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治疗措施等多种因素相关。
一般情况下,经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胃炎和糜烂有可能逐渐修复。但仍需密切关注,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
危害性
若慢性胃炎伴糜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胃出血、胃溃疡、狭窄等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长期炎症可能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
日常
日常管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症状。
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适当放松。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恢复。
随诊复查
依据医生建议定期监测胃黏膜状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一般情况下,治疗后3-4个月复查一次,若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
预防
慢性胃炎伴糜烂难以完全预防,但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遵循健康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
及时治疗胃部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Du Y , Bai Y , Xie P ,et al. Chronic gastritis in China: a national multi-center survey[J/OL]. BMC Gastroenterol, 2014,14:21.
[3]
Camilleri M , Malhi H , Acosta A .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obesity[J]. Gastroenterology, 2017,152(7):1656-1670.
[4]
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实用内科学[M]. 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5]
陈旻湖,张澍田,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9.
[6]
陈旻湖,杨云生,唐承薇.消化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7]
周雯,蔡群慧.半夏泻心汤加味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胃黏膜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3):479-480.
[8]
杨莹韵,李渊,张海芳,程小韵, 等. 北京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277例的病因和治疗现状[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Z1):27-32.
[9]
El-Zimaity H, Riddell RH. Beyond Helicobacter: dealing withother variants of gastritis-an algorithmic approach. Histopathology.2021;78(1):48-69.
[10]
Zhang T, Zhang B, Xu J, et al. Chineseherbal compound prescriptions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based 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 with eros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positiv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hin Med. 2022;17(1):142.
[11]
Carabotti M, Esposito G, Lahner E, et 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and microscopic esophagitisin a cohort of consecutive patients affected by atrophic body gastritis: apilot study.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9;54(1):35-40.
[12]
Yuan L, Zhao JB, Zhou YL, et al.Type I and type II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tatus and their impact ongastrin and pepsinogen level in a gastric cancer prevalent area. World JGastroenterol. 2020;26(25):3673-85.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9):768-775.
[1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 中华消化杂志,2017,37(11):721-738.
[1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05):289-30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7:38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