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群链球菌感染
又称:
B族链球菌感染、B组链球菌感染
科室:
感染科、急诊科、产科、新生儿科
概述
症状多样,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嗜睡、昏迷、腹痛等
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是关键,结合对症支持治疗
预后差异较大,可能治愈,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可以通过筛查、孕妇分娩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预防
定义
B群链球菌感染,又称B族链球菌感染,主要引起孕妇产后感染及新生儿严重的全身性和局灶性感染,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病死率极高[1-2]
B族链球菌感染在健康成人中较少见,成人中患病者多存在潜在疾患,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疾患等。
B族链球菌(GBS)又称无乳链球菌,属兼性革兰阳性球菌,有荚膜,能引起牛、人患病。正常寄居于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直肠,带菌率高达30%左右,健康人的鼻咽部也可带菌[1-2]
GBS根据其荚膜多糖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0种血清型,包括Ⅰa、Ⅰb、Ⅱ、Ⅲ、Ⅳ、Ⅴ、Ⅵ、Ⅶ、Ⅷ、Ⅸ型。
分类
按发病时间早晚进行分类,GBS感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早发感染
早发感染是指发生在生后7天以内的GBS感染,平均发病年龄为20小时[1,3]
一些产科因素可增加早发GBS感染的发生率,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母亲有产褥期发热、分娩时母亲阴道存在B族链球菌、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或子宫内膜炎等。
迟发感染
迟发感染是指在生后7天以后发生的感染,多发生在7天~3个月大的婴儿身上[1,3],发病与产科危险因素无关。
发病情况
GBS广泛定居于妇女的生殖道和胃肠道,国外报道妊娠妇女GBS带菌率约20%(4%~40%),北京妇产医院报道的孕妇GBS带菌率为11.7%。也有数据显示,围生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约为16.0%[4]
新生儿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发生GBS感染,传播率约为50%,主要引起新生儿早发感染。带菌妇女所生婴儿约有1%~2%发生早发GBS感染[1]
病因
致病原因
B族链球菌成功入侵人体后可导致疾病发生,并可引起传播。
传染源
患者或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导致新生儿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带菌的母体。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鼻咽部可带有B族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途径进行传播。
接触传播
妇科检查的工具若被B族链球菌群污染,可通过接触而传播给其他女性。
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产道内有B族链球菌群定植时,在分娩过程中可传播给孩子,引起新生儿早发感染[1]
易感人群
新生儿、孕产妇易感。
近几年,成人中非孕产妇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6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者。
高危因素
有研究认为,母亲围生期有B族链球菌群定植是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主要的危险因素[5]
早发高危因素
一些产科因素可增加早发GBS感染的发生率,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母亲有产褥期发热、分娩时母亲阴道带有B族链球菌、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或子宫内膜炎等。
任何血清型均可引起早发GBS感染,但以Ⅰa、Ⅲ、Ⅴ血清型多见。
晚发高危因素
发病与产科危险因素无关。
1个月以上的婴儿GBS感染多发生在早产儿或免疫缺陷患儿。
90%的晚发感染由Ⅲ型GBS引起。
近年来,GBS的血清型也在发生改变,如新生儿带菌和非脑膜炎的GBS感染菌株中,Ⅴ血清型有增多的趋势[1]
发病机制
早发GBS感染
与新生儿免疫机制不成熟有关,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生感染。
也与其从母体获得GBS型特异IgG抗体水平有关,母亲抗体水平低时,其婴儿通过胎盘所获抗体也较少,故易于发生GBS感染。
另外细菌毒力、母亲产科危险因素及母体带菌数量多少均可影响新生儿的发病。
晚发GBS感染
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
患儿早期带菌。
呼吸道感染使黏膜屏障受损。
可合成大量荚膜多糖蛋白的GBS Ⅲ型感染。
从母体获得免疫抗体较少。
症状
GBS感染以新生儿多见,因此本文以介绍新生儿相关症状为主。
早发GBS感染约占新生儿GBS感染的80%,常以肺炎、败血症或脑膜炎为临床特征,多在生后12~24小时内出现症状。
晚发GBS感染以脑膜炎、败血症及局部病灶为主要表现。
新生儿症状
B族链球菌肺炎
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患儿可出现鼻翼扇动、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嘴唇发绀及指甲青紫等表现。
脑膜炎
脑膜炎起病常隐匿,随着病情进展,常出现发热、昏睡、昏迷、呕吐、前囟隆起及惊厥等。
败血症
败血症时患儿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易激惹及喂养困难等,可伴呼吸窘迫。
其他
常见的迁徙病灶有骨髓炎、关节炎、蜂窝组织炎及淋巴腺炎;较少见的有泌尿道感染、中耳炎等。
GBS骨髓炎常在诊断前1个月即出现受累肢体活动减少或活动时疼痛,偶见局部红肿,以肱骨近端最常被感染。
化脓性关节炎常累及髋、膝、踝关节。
蜂窝织炎常发生于面部或颌下,常位于一侧,也可发生在腹股沟、阴囊或髌前。
宫内感染可致胎儿缺氧,出生后可发生窒息、昏迷或休克。
孕妇症状
B族链球菌感染也可导致孕妇出现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相关症状与前述新生儿症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还可引起不良妊娠后果,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肾盂肾炎、产后子宫炎、骨髓炎和产后乳腺炎等疾病,此处不再详细介绍其症状[6-7]
就医
就医科室
新生儿科
新生儿出现发热、反应迟钝、少哭、不活动等症状,可就诊于新生儿科。
产科
孕妇出现发热、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就诊于产科。
急诊科
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可到急诊科就诊,或者呼叫120急救。
感染内科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可就诊于感染内科。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族链球菌感染后症状广泛,也可能需要就诊于其他科室,例如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就诊于肾内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发热患者,就诊前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额头、手、足、腋窝等。并尽可能记录体温变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最高多少度?
新生儿是否有咳嗽、咳痰、哭闹、不吃奶、昏睡、昏迷、呕吐等症状?
孕妇是否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孕妇是否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病史清单
孕妇分娩前有检测过B族链球菌群吗?
分娩是否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近期有没有接触其他确诊B族链球菌感染者?
出现症状后,是否就诊,做了哪些检查与治疗?效果怎样?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若患者为新生儿,可能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母亲有产褥期发热、分娩时母亲阴道带有B族链球菌、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或子宫内膜炎等病史。
若患者为成年人,患者可能有糖尿病、免疫缺陷疾患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复杂多样,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下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尿频、尿急、少动、呼吸困难、嗜睡、昏迷等症状。
辅助检查
血常规
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可提示发生细菌感染。
检查时无需空腹。
病原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是诊断GBS感染的基本手段。
从血液、脑脊液或感染病灶抽取的体液标本培养出GBS即可确诊[1,8]
从胃液、气管分泌物、皮肤、黏膜分离出病菌,不能诊断为GBS感染,因这些部位正常可有GBS定居。
注意取样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多次采样可提高阳性率。
快速抗原检测的方法可从体液中(如尿液)直接检测GBS抗原,但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如细菌培养。优点是能够检查曾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体内抗原。抗原检测可有假阳性,故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快速实时PCR检测是一种利用DNA技术来快速诊断细菌性传染病的方法,快速分析其菌种,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对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价值[9]
胸片
胸片检查可见肺部有网状颗粒状、片状炎性浸润阴影及肺纹理增加,也可有胸膜渗出液或发生肺水肿、心脏扩大;但重症肺炎X线改变有时不易与肺透明膜病区分。
胸片检查具有一定放射性,孕妇慎用。
鉴别诊断
吸入性肺炎
相同点:二者胸部X线片表现相似。
不同点:吸入性肺炎患者一般有异物吸入史,B族链球菌肺炎患儿母亲妊娠晚期多有羊膜早破、羊水异味史,细菌涂片或培养可见B族链球菌。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相同点:二者在临床表现、X线胸片检查相似。
不同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时间更早,一般生后6个小时内即可发病,而B族链球菌肺炎患儿母亲妊娠晚期多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异味史,细菌涂片或培养可见B族链球菌。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
治疗原则:及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物理降温
出现发热的患者,可使用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额头、手、足、腋窝等。
解热镇痛药
发热患者(腋温≥38.5℃)可使用解热镇痛药控制体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化痰止咳药
出现肺炎时,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可考虑使用化痰止咳药物,如肺力咳合剂、氨溴索等。
呼吸支持
呼吸困难或检查发现低氧血症者,可以根据缺氧的程度以及呼吸情况,选择鼻导管给氧、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等方式进行呼吸支持。
抗菌药物治疗
B族链球菌对青霉素G敏感,已确诊的患者,首选青霉素G治疗。
对疑为B族链球菌所致的新生儿败血症或脑膜炎,可给予氨苄西林和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以加强协同抗菌作用。
由于脑脊液中菌量常达107~108/ml,故青霉素G剂量宜大,每日15万u~25万u/kg。
青霉素过敏患者,可给予头孢唑啉、头孢噻吩,或氯霉素、红霉素等。
如为青霉素即刻型过敏反应者不宜用头孢菌素类。新生儿用氯霉素时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止“灰婴综合征”发生。
疗程一般为10天,伴有脑膜炎者至少用14天。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B族链球菌感染不易自愈。
治疗后
仅引起局部感染且症状较轻者,及时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者预后良好。
若引起败血症、脑膜炎、重症肺炎者预后较差,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危害性
B族链球菌肺炎可造成新生儿、孕妇、成人出现不同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B族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威胁母婴安全,给孕妇及其家属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B族链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适当多饮水,均衡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粥、面条等。
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患者,若不吃奶,需要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新发感冒或者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心理支持
生活中要注意调整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的心情。
患者家属应该对患者进行安慰与开导,特别是对于患病的孕妇。
若压力过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应该寻求心理咨询。
其他
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时,患者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皮疹、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喘息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症状。
加强对新生儿患者的日常护理。
预防
可以通过筛查、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B族链球菌感染[10-11]
筛查
孕妇筛查
孕妇需要在孕晚期,多在35~37周接受GBS检测,可有效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
对胎膜早破、早产、产前流血、性传播疾病患者均应筛查,以预防B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
对宫颈内及导尿标本革兰染色,标本同时送B族链球菌、淋菌、衣原体及单纯疱疹病毒检测。
如果革兰染色有革兰阳性球菌,可拟诊为B族链球菌携带者及菌尿。
新生儿筛查
前述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也应作B族链球菌培养,并取胎盘床胎盘组织作培养。
断脐后,取10ml脐血,分2份,分别作需氧和厌氧细菌培养。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前述孕妇筛查阳性者,可给予氨苄西林2g每6小时一次,直至分娩。
这些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若筛查阳性,也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有效防治新生儿感染的方法。目前已经研制出本菌Ⅰa,Ⅱ及Ⅲ多糖抗原,建议给带菌孕妇使用,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胎盘保护婴儿,降低新生儿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申昆玲,等.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胡必杰,潘钰,高晓东. 哈里森感染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4]
吾慧瑛,陈玮,等. 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率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
谢荣光,邹婕,等. 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定植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0):2535-2537.
[6]
王建红.B群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59-24
[7]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上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8]
刘倩倩,赵水娣. 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物B群链球菌感染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20,8(04):217-219.
[9]
Su P J , Dong-Hee C , Yang J H , et al. Usefulness of a Rapid Real-time PCR Assay in Prenatal Screening for Group B Streptococcus Colonization[J]. Annal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13.
[10]
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1]
Kenchington AL, Lamont RF. Group B streptococcal immunisation of pregnant women for the prevention of early and late onset Group B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of the neonate as well as adult disease. Expert Rev Vaccines. 2017;16(1):15-2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5 16:52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