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发紫
科室:
口腔内科、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科
概述
舌头表面出现紫色或深红色的现象
寒冷、口腔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肿瘤等均可引起
当舌头发紫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口干、口苦、乏力、头晕等症状时需要积极就医
主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定义
舌头发紫是指舌头表面呈现紫色或深红色的现象,通常是因为舌部血流受阻或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所致[1]
紫舌是舌头颜色异常的一种表现,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等有关,也可能与寒冷等因素有关。
紫舌是中医中的一种舌象,认为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黯是紫舌,两者常常并见。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2-5]
发生机制
舌头发紫的发生机制与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密切相关。当舌部血流受阻或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时,舌部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导致舌头呈紫色。具体发生机制如下:
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微循环障碍
绝大部分紫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高,出现动脉血栓、血小板微栓子形成以及血液黏度升高,引起微循环障碍。
动脉氧分压降低
肺心病等Pa O2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导致颜色暗红,出现舌部发紫。
表现
舌头发紫除了舌部症状外,还会伴有局部口腔症状、全身症状。
症状特征
发紫的部位
舌质发紫:指舌体颜色偏紫,可能伴随舌头肿胀、瘀点、瘀斑等。舌质发紫通常与血液循环不畅或氧气供应不足有关。
舌苔发紫:指舌头表面的舌苔呈现紫色,可能与舌部血流受阻有关。
颜色变化
青舌色淡紫无红,紫舌舌深绛而黯,两者常常一起出现。中医学紫舌相关描述:
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多为寒邪直中肝肾阴经,阴寒内盛。
舌色深青,或舌边青,口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气血凝滞,瘀血内停。
舌色紫绛,干燥苔黄,多为瘀热闭阻,热毒炽盛。
舌色深紫可见于热入血分,脏腑皆热。
色紫晦暗而湿润,多为痰湿或瘀血。
全舌青紫为血瘀重证。
局部见紫色斑点者,是瘀血阻滞于局部,如见于舌尖,为心血瘀阻;见于舌边,为肝郁血瘀。
舌紫肿大可见于酒毒攻心。
伴随症状
口腔症状
紫舌还会伴有口干、口苦等口腔症状。
全身症状
如果同时出现疼痛、乏力、头晕等,常见于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疾病等。
原因
舌头发紫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常见的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等。环境因素、药物、食物等也可引起。
疾病因素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舌头发紫。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炎、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可导致体内氧气不足,从而引发舌头发紫现象。
肝胆胰腺疾病
肝脏功能不良、肝硬化、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等,会导致微循环障碍、氧分压下降,引起舌头发紫[6]
血液疾病
贫血因携氧能力下降,氧分压下降,使舌头发紫。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血管紧张度和血液循环,导致舌紫[7-8]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血管炎、微血管栓塞等,从而引发舌头发紫。干燥综合征,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出现口腔唾液少,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从而引起舌发红发紫。
肿瘤
肺癌、食管癌、结肠癌是最容易引起舌头发紫的肿瘤。
其他
引起血管痉挛和收缩异常的疾病,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舌头发紫。
口腔损伤,如舌头咬伤、磨损等,可导致舌头局部发紫。牙齿矫正过程中,牙齿的位置变化压迫舌头,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限,引起舌头发紫。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
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会自然地收缩血管以减少热量损失,从而减少了舌头部分血流,出现舌紫现象。
药物
部分药物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等会影响血管紧张度和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舌头发紫。
色素沉着
食用某些带有花青素的食物,如紫火龙果等会引起色素沉着,导致舌头发紫。
就医
如果舌头发紫是因为食物、药物及环境因素引起,一般会逐步缓解。如果因疾病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就医指征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考虑就医:
舌紫持续时间较长,且伴随其他症状,如口干、口苦、疼痛、乏力、头晕等。
舌紫伴随明显的舌头肿胀、瘀点、瘀斑等。
除了舌紫,还出现胸闷、气促、心悸、肢体水肿等症状。
就诊科室
中医在舌诊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根据舌象判断身体状况。舌紫可能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科可提供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就诊中医科。
如果舌紫伴随胸闷、气促等心血管症状,建议就诊心血管内科。
如果舌紫伴随咳嗽、咳痰、喘息等肺部症状,建议就诊呼吸内科。
如果舌紫伴随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建议就诊消化内科。
如果舌紫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就诊血液科。
如果舌紫伴有口干、口臭等,建议就诊口腔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舌头发紫的起始时间?
舌头发紫的程度和范围?
舌头是否有疼痛、肿胀、溃疡等症状?
是否有其他部位的黏膜(如口腔、嘴唇等)出现发绀?
是否有口臭、口干、口苦?
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心悸?
是否有发热、乏力、头晕?
是否有其他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
是否有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病史?
是否有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
是否有口腔黏膜疾病如舌炎、口腔溃疡等病史?
是否有口腔受损史?
是否进行牙齿矫正?
是否服用了可能导致舌头发紫的药物?
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类似症状?
是否食用紫色的食物?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如有必要应进行哪些检查以明确病因[9-10]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观察:详细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表面状况以及口腔其他部位,了解舌头发紫的范围和程度,排除舌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观察手指、足趾的颜色、形态,了解四肢末端是否也有发绀现象,排除全身性循环障碍。
触诊:检查颈部淋巴结,了解是否有肿大、压痛等异常情况,排除感染、肿瘤等病因。
听诊:听诊心脏和肺部的声音,了解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状况,排除心肺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
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了解贫血及感染情况。血细胞比容评估血液浓度,帮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血气分析:评估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了解呼吸功能。
肝肾功能检查: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排除肝肾疾病。
心肌酶检查:了解心肌损伤情况,排除心脏疾病。
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胸部X线
检查肺部状况,排除肺部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
心电图(ECG)
评估心脏功能和节律,排除心脏疾病。
其他检查
超声心动图(ECHO)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心脏病引起的舌头发紫。
肺功能检查
评估肺部通气功能,排除肺部疾病。
缓解与治疗
当出现舌头发紫时,如果因寒冷、食物色素沉着、药物等引起者,在保温、停止食用某些食物及药物后舌头一般会恢复正常颜色。如果因其他疾病引起者,需要在缓解症状的同时积极对因治疗。
缓解措施
保持呼吸畅通
尽量保持呼吸顺畅,避免长时间屏气或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停留。
保持心理平静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观察症状
密切关注舌头发紫的症状,观察是否有其他症状伴随出现。
专业治疗
对因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脏疾病
如果是心脏病导致的舌头发紫,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如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等,以改善心脏功能。
肺部疾病
如果是肺部疾病导致的舌头发紫,医生可能会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或氧疗等治疗。
贫血
如果是贫血导致的舌头发紫,需要明确导致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有缺铁性贫血,医生会给予补充铁剂;如有巨幼细胞贫血,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等。
口腔疾病
如果有口腔感染,医生可能会给予抗感染药物如甲硝唑等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医生可能会给予镇静、安神等治疗。
参考文献
[1]
罗振亮,陈群.紫舌研究初探.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07):47-48.
[2]
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3]
陈金水. 中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
刘清泉. 中医急诊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5]
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6]
王邦才,周文伟,王培劼.酒精性肝病瘀血舌象客观化研究.新中医,2018,50(09):79-81.DOI:10.13457/j.cnki.jncm.2018.09.022.
[7]
钱鹏,燕海霞,等.瘀斑舌临床研究进展及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049-5052.
[8]
颉龙飞. 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特征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
[9]
Li J, Huang J, et al. A multi-step approach for tongue image class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ut Biol Med. 2022 Oct;149:105935.
[10]
Morita A, Murakami A, et al. Combination Image Analysis of Tongue Color and Sublingual Vein Improve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Oketsu (Blood Stasis) in Kampo Medicine. Front Med (Lausanne). 2022 Mar 3;8:79054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7 20:01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