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定量<1000cps/ml为正常情况
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DNA的数量
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偏高表明乙肝病毒有复制能力、具有传染性
指标偏高需要及时就诊感染内科或肝病科
定义
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项目之一,反映血液中乙肝病毒DNA的数量。
血清HBV DNA是HBV复制及有传染性的直接标志。急性HBV感染时,血清HBV DNA偏高较早出现。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可持续偏高[1-4]。
血清HBV DNA主要用于评估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传染性强度,有助于医生评估疾病情况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正常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HBV-DNA定量<1000拷贝/毫升(cps/ml)[5]。
不同仪器、试剂、不同医院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异常情况
指标高于正常值为偏高,提示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且机体内乙肝病毒正在复制,具有传染性。
注意事项
HBV-DNA定量检查本身无需空腹,但是如果合并其他血生化检查,可能需要空腹抽血,检查期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检查前
HBV-DNA定量检查前一般无需空腹,但抽血前一天避免饮酒、饮食过于油腻,以免影响其他指标检查结果。
检查中
HBV-DNA定量检查一般使用静脉血。
如果静脉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以避免出现结果偏差。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3~5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按揉抽血部位。
HBV-DNA定量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可正常生活。
相关指标
乙肝病毒DNA定量和乙肝五项检查类似,都是检测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了解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情况。临床上常会结合这些指标综合分析。
乙肝五项包括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
乙肝五项的具体指标及综合分析如下:
HBsAg | HBsAb | HBeAg | HBeAb | HBcAb | 检测结果分析 |
---|
(+) | (-) | (-) | (-) | (-) | 潜伏期或者急性乙肝早期(症状前期)传染性高,易转为慢性乙肝 |
(+) | (-) | (+) | (-) | (+) | 又称“大三阳”,提示患者正处于HBV感染阶段,提示HBV复制,此时传染性高 |
(+) | (-) | (-) | (+) | (+) | 又称“小三阳”,提示患者正处于乙肝后期或者慢性感染 此时HBV DNA定量偏高则有传染性,如果DNA定量偏低则无传染性 |
(-) | (+) | (-) | (+) | (+) | 提示患者处于痊愈或者恢复期,有免疫力,此时没有传染性 |
(-) | (+) | (-) | (-) | (+) | 既往HBV感染,或正处于感染恢复阶段 |
(-) | (-) | (-) | (-) | (+) | 既往HBV感染,未产生HBsAb |
(-) | (+) | (-) | (-) | (-) | 表明疫苗接种或者以前感染过,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需要判断抗体强弱,如果变弱,需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
(-) | (-) | (-) | (-) | (-) |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属于乙肝病毒易感人群,需注射乙肝疫苗 疫苗过保护期:曾接种过乙肝疫苗,已失去保护性。需要及时补种乙肝疫苗 |
注:阴性:(-),阳性:(+)
指标偏高
结果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常用“↑”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HBV-DNA定量>1000拷贝/毫升(cps/ml),为指标偏高,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感染,且有传染性。
原因
HBV-DNA指标偏高,说明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感染,且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有较强的传染性。
HBV-DNA定量分析的值越高,体内病毒数量越多,病毒复制活跃。
危害
HBV-DNA偏高,主要是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危害。
指标偏高时,说明乙肝病毒传染性加重,若肝功能反复异常,预后差,一般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
指标偏高,说明疾病处于传染期,可能会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给周围人,造成疾病播散。
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该指标升高,提示药物疗效不佳,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调整治疗。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出现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就医建议
HBV-DNA>1000拷贝/毫升,常提示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肝病科或感染内科检查,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HBV-DNA定量偏高,医生会综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完善以下检查,有助于评估合适的治疗方法。
肝功能检查
如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等,如果指标异常,可提示肝功能异常。
免疫学检查
感染指标:血浆TNF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的水平有助于判断炎症强度。对于感染的评估十分重要。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AFP(甲胎蛋白)、CA19-9、CA125等血清标志物检查,用于评估是否有肿瘤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如乙肝五项检查,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可根据相应指标判断乙肝的进展及预后情况。
影像学检查
可进行腹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胆部位的病变。
治疗
出现HBV-DNA定量偏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积极进行相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疾病传播和病情进展。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可以补充使用维生素及抗炎护肝治疗,如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等。
如果有慢性化或重症化倾向,可服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
如果出现急性肝衰竭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衰竭时,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或人工肝支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可采用干扰素治疗(如普通α-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可以补充使用维生素及抗炎护肝治疗,如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等。还可使用胸腺肽等进行免疫调节。
一般无需手术,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考虑行肝移植手术或人工肝支持[6-8]。
规范治疗有效时,HBV-DNA定量会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如果已经明确乙型病毒性肝炎,经治疗后HBV-DNA定量没有下降,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治愈性
HBV-DNA定量偏高提示有乙肝病毒感染及传播,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感染程度及治疗情况。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有恢复正常的可能。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HBV-DNA定量可恢复正常。
HBV-DNA定量恢复正常,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及传播能力下降,临床上还需要结合乙肝五项指标综合判断预后情况。
日常
如果HBV-DNA定量偏高,除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习惯,具体如下:
饮食
患者应立即戒酒。
少油、少脂、清淡饮食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助于疾病康复。
少吃高糖食物,如白砂糖、糖果、甜饮料、糕点、浓缩果汁、果酱、蜂蜜等。
优质蛋白饮食:选择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脑、豆浆,牛奶及奶制品,各种瘦肉类。
多吃蔬菜(每日约500克),尤其是绿叶蔬菜;每天吃约1个拳头大小的水果。
生活管理
避免使用可能有肝毒性的保健品,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在指标恢复正常之前,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指甲钳等个人物品。
乏力、发热时最好卧床休息,等身体逐渐恢复后再下床活动。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疲惫。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要过长,不感到疲劳即可。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周期长,需要有客观的认识,保持乐观心态并坚持治疗。
在传染性消失前,避免性行为,或坚持使用安全套。
对已感染乙肝病毒的备孕妇女,HBV-DNA定量升高,需要注意采取合理措施阻断母婴传播,降低婴幼儿感染率[9-10]。
指标偏低
结果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可咨询医生
HBV-DNA定量正常范围在0~1000拷贝/毫升(cps/ml),不会存在结果偏低的情况。
HBV-DNA定量由偏高转为正常,说明乙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乙肝有治愈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2):1309-1331.
[2]
WHO. 乙型肝炎.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3]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
李兰娟,王宇明. 感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5]
童建华,娄加陶. 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Nguyen MH, Wong G, Gane E,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Advances i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Clin Microbiol Rev. 2020 Feb 26;33(2):e00046-19.
[7]
Pattyn J, Hendrickx G, Vorsters A, et al. Hepatitis B Vaccines. J Infect Dis. 2021 Sep 30;224(12 Suppl 2):S343-S351.
[8]
刘燕娜,樊蓉,杨瑞锋,等.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RNA检测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05):505-512.
[9]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GRADE中国中心.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9,12(5):321-330.
[10]
蒋贝,吕菲南,郑晓雅,等. 新型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8(08):711-714.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10:59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