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脱矿
又称:
牙釉质脱矿
科室:
口腔内科
概述
牙面上出现白垩色或褐色不透明的斑点或斑块
常见于龋病、酸蚀症、氟斑牙/四环素牙,或牙齿正畸过程
通过局部涂药脱敏和再矿化,龋坏时充填治疗,漂白或贴面等改善外观
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定义
牙齿脱矿又称为牙釉质脱矿,表现为牙面上出现白垩色或褐色不透明的斑点或斑块。脱矿程度进一步严重时,白色斑点就会扩大,连成一片片的,最终釉质表层剥离,出现明显的牙体缺损[1]
牙齿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称为牙冠,表面覆盖着致密、半透明状牙釉质,是人体所有组织中最坚硬的,对内部的牙本质起保护作用。
各种原因导致牙釉质脱矿,牙齿表面会出现白斑,有色素沉着时斑会呈黄褐色。
牙齿脱矿主要和牙菌斑中的细菌活动相关,如正畸矫治的过程中菌斑堆积,是引起牙齿脱矿常见的情况。氟牙症或四环素牙等牙齿发育异常,也存在牙齿脱矿的情况[2]
发生机制
牙釉质中包含的主要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分解口腔里残留的食物被细菌分解时会产酸,外源性及内源性酸也会腐蚀牙釉质,导致釉质中矿物发生溶解,钙和磷酸盐等无机离子由牙中脱出,称为脱矿。
由于矿物的溶解和脱出,导致原来有光泽的半透明状牙釉质出现白垩色的斑块,或由于表面色素沉着而使斑块呈褐色[3]
表现
症状特征
牙齿脱矿的特征为牙表面出现白垩色或者黄褐色的斑块。
斑块位置
可以发生在口中任何牙齿的任何牙面。
因龋病引起的脱矿多发生在点隙窝沟处。
因内源性酸蚀引起的牙齿脱矿,如胃酸反流,多发生在牙齿的腭面和舌面,即牙齿靠近口腔内部的侧面。
氟斑牙的牙齿表面斑块多为对称性,上前牙斑块可以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四环素牙表现为所有牙呈黄色或深褐色[4]
出现于不同牙齿
乳牙与恒牙相比,牙齿脱矿进展较快。
四环素牙所致的脱矿主要见于恒牙。
氟斑牙发生与环境特别是饮水中高氟有关,斑块可出现在多颗牙,但2岁时迁出高氟地区者,可能仅在前牙和第一恒磨牙。
伴随症状
牙齿脱矿常伴有牙齿敏感、牙齿疼痛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口干的症状。
牙齿敏感,表现为冷热酸甜、机械刺激等导致的酸痛。
牙齿缺损、龋洞,继而可能出现牙齿疼痛,还可能有咬物时食物嵌入龋洞而出现疼痛。
牙表面出现棕色凹陷,一般见于四环素牙。
口干常见于干燥综合征、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患者。
全身骨关节病变:氟牙症患者可同时发生氟骨症,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疼痛,肢体变形、僵硬等。
原因
疾病因素
牙齿脱矿的主要原因包括发育性原因以及菌斑微生物作用。常见导致牙齿脱矿的疾病列举如下:
龋病
龋病基本发病过程是口腔微生物黏附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口腔微生物在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环境中利用糖类食物代谢产酸,并长期堆积在牙表面引起牙齿脱矿,形成龋损[5]
酸蚀症
酸蚀症是因长期接触酸造成的牙体硬组织脱矿的疾病。如果酸来自外环境一般破坏前牙的唇面;如果酸来自胃酸,会破坏牙齿的腭、舌面。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时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黏稠,影响其缓冲作用,菌斑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不易被唾液成分缓冲[6]
四环素牙
由于牙齿发育和矿化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引起,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也会影响胎儿的牙齿发育。
氟牙症
也叫氟斑牙,主要由于食物特别是饮水中氟元素含量过高所致。
环境中高氟也可能导致氟牙症。
非疾病因素
正畸治疗
矫治器部件黏着在牙齿上,使牙面的某些部位不易清洁,或粘着托槽前的釉质酸蚀不当,酸蚀面积过大,使得没有被托槽覆盖区域的釉质变得粗糙,易造成菌斑滞留而导致牙齿脱矿[7]
饮食习惯
喜食含蔗糖的食物或饮用含糖饮料。此外,碳酸饮料对釉质还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可加重釉质脱矿。
不良口腔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比如经常使用一些硬毛的牙刷,就有可能会对牙釉质造成一定的损伤,也可能会造成牙齿出现脱矿的症状。
就医
就医指征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褐色不透明的斑点或斑块,甚至出现缺损或牙齿疼痛时,建议患者就医检查治疗。
就诊科室
出现牙齿脱矿建议首诊就诊于口腔内科。
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可能需要到相应科室就诊:
伴有脊柱、四肢关节僵硬表现时,建议就诊于骨科。
如需进行牙齿贴面或冠修复时,可就诊于口腔修复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发现牙齿表面斑块多久了?近期有没有加重?
是否有牙齿疼痛?
是否有反酸?
是否有眼干、口干?
病史清单
是否接受正畸治疗?
是否有良好的刷牙习惯?
是否喜食甜食或含糖量高的饮料或碳酸饮料?
是否曾经生活在高氟地区?家里其他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母亲怀孕期间是否服用过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
是否有反流性胃肠疾病?
是否有头颈部肿瘤病史?是否接受过放疗?
是否有免疫系统疾病?
相关检查
口腔检查
检查牙齿脱矿波及的牙齿数目及部位、牙面是否有白垩色或褐色斑块、是否有缺损,病损部位探诊是否有疼痛或不适,温度测试是否有疼痛或不适。
检查是否有矫治器或残留粘接剂。
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包括牙菌斑、牙垢、牙结石,是否有牙龈红肿、出血。
检查唾液流量,判断是否存在干燥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有隐匿性龋坏、缺损深度及是否有根尖周炎症。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刷牙,接受正畸治疗者应学会使用特殊的正畸牙刷。
控制饮食,减少酸性饮食、甜食的摄入。
消除和减少劳动环境中的酸雾,戴防酸口罩,定时用弱碱性溶液,如2%苏打液含漱,避免用口呼吸等[8]
唾液分泌过少者可适当使用人工唾液。
专业治疗
症状较轻时,可以通过局部用药进行脱敏处理,如氟保护漆、2%氟化钠溶液、1.23%酸性氟磷酸钠溶液、10%氨硝酸银溶液、38%氟化氨银溶液等。
再矿化治疗:病变牙进行微研磨后,用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再矿化液处理牙釉质,可以延缓病变,促进牙釉质再矿化[9-10]
使用牙齿漂白、微研磨、贴面、全冠修复等,使病变牙体恢复正常的外形。
缺损严重可采用充填法、修复法等进行处理[11]
牙髓有病变者,应先行牙髓病治疗(根管治疗),再行牙冠修复。
积极治疗干燥综合征等系统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张志愿. 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高学军,岳林. 牙体牙髓病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爽. 正畸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及其自我修复情况的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2021.
[4]
张震康,俞光岩,徐韬. 实用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
周学东. 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6]
Arifa MK, Ephraim R,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Dental Hard TissueRemineralization: A Review of Literature. Int J Clin Pediatr Dent. 2019,12(2):139-144.
[7]
赵玉龙,杨德圣,等.影响牙齿酸蚀症风险性的唾液因素研究进展.口腔医学,2019,39(09):858-860.
[8]
李倩倩,张蕾.牙酸蚀症的研究进展.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9):24-25+32.
[9]
严戈辉,赵今.预防牙齿脱矿和促进再矿化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06):367-370.
[10]
王君香, 阎燕,等.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1,18( 04 ): 200-203.
[11]
王松灵.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7 17:48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