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氧管
英文:
nasal oxygen cannula
又称:
一次性使用鼻氧管
概述
连接供氧系统和患者鼻腔之间的输氧管
一端连接到氧气罐上,另一端插头插入患者鼻孔,使氧气从鼻孔吸入肺部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等需要供氧的情况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定义
鼻氧管是与供氧系统连接后,将医用氧气、富氧空气(93%氧)以及其他呼吸用含氧医用气体输送到患者鼻腔的管道[1]
鼻氧管是连接供氧设备和患者鼻腔之间的输氧管,也是目前国内各级医院普遍使用的给氧工具。
通过鼻氧管吸入氧气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吸氧方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氧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2]
功能
鼻氧管可供给氧气,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2]
分类
鼻氧管按照给氧方法,可分为单侧式或双侧式:
单侧式鼻氧管:鼻氧管插入鼻孔的鼻塞是单孔的,仅一侧鼻孔供氧[3],但目前临床上已极少使用。
双侧式鼻氧管:鼻氧管插入鼻孔的鼻塞是双孔的,可供双侧鼻孔同时吸氧。
鼻氧管还可以按照固定方式,分为头环式、耳环式。根据氧疗的需要,鼻氧管还可以分为可独立使用的鼻氧管,或者用于和湿化瓶、面罩连接的鼻氧管。
价格
鼻氧管价格跨度区间较大,该器械的价格从几角钱到几元钱不等,与其品牌、材质、型号等有一定关系。
不同地区的物价标准略有差异,具体以当地医院或药房收费为准。
原理
鼻氧管的工作原理是将一端连接到供氧装置上,另一端将插头插入患者鼻孔,使氧气从患者鼻孔吸入肺部[4]
标准
外观
鼻氧管色泽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无明显肉眼可见的杂质、异物、气泡缺陷。
无明显毛边、毛刺、锐角。
鼻氧管的活扣应滑动自如,滑动时不应损伤鼻氧管。
粘接、连接牢固度
鼻氧管各粘接部分之间应粘接牢固。
鼻氧管和与之相连的各组件间应连接牢固,不得脱落。
耐压强度、泄漏测试
鼻氧管在100kPa压力时,应无泄漏[1]
材料
鼻氧管选用无害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
无菌/环氧乙烷残留
鼻氧管应经过无菌处理。
若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10ug/g[1]
对比选择
鼻氧管的选择,既应考虑导管本身的因素,也需要考虑给氧方式。
给氧导管的选择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氧气的气流会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使用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效果。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松紧带式)
缺点是清醒患者使用时有憋气感,妨碍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
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吸氧方式对比
鼻导管给氧法
单侧鼻导管给氧法:节约氧气,但可刺激鼻腔黏膜,长时间应用感觉不适,目前不常用。
双侧鼻导管给氧法:使用简单,相对舒适,适于小儿或长期使用者,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鼻塞法
是将鼻塞塞入鼻前庭为病人供氧的方法,鼻塞为塑料制成的球状物。
刺激性小,感觉舒适且操作简便易掌握。
面罩法
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管接于进氧孔上,调节流量。由于口、鼻部都能吸入氧气,效果较好。
适用于躁动不安、病情较重,或鼻导管给氧效果不佳者。
氧气头罩法
将病人的头部置于头罩里,面罩上有多个孔,可以保持罩内一定的氧浓度、温度和湿度。
安全、简单、有效、舒适,透明的头罩易于观察病情变化,适用于小儿的供氧。
氧气枕法
氧气枕的一角有一橡胶管,接上湿化瓶、鼻导管或面罩,调节氧流量即可供氧。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供氧设备准备不及或转移病人途中,可代替氧气装置为病人供氧。
适用情况
适用范围
鼻氧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等需要供氧的情况,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供氧。具体应由医生决定。常见使用鼻氧管供氧的人群包括:
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功能者,如哮喘[5]、支气管炎[6]、肺气肿、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等。
心功能不全,使肺部淤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呼吸困难。
禁用情况
使用鼻氧管供氧无绝对禁忌证。
使用方法
操作说明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疾病诊断、生命体征、病情和缺氧程度等。
注意患者鼻腔黏膜情况,包括鼻中隔是否偏曲、有无鼻息肉或分泌物堵塞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等。
检查氧气筒的标识,即“有氧”“防火”“防热”“防油”“防震”(如为中心管道供氧则为“防堵塞”)的标识是否完整。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操作步骤
装表
先打开氧气筒上的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去气门上的灰尘,然后关上。
接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旋紧湿化瓶。
氧气导管连接氧气表。
打开开关后,检查氧气通畅、全套装置性能完好,待用。
吸氧
将准备好的氧气筒及用物带至床旁。
核对患者,向患者说明吸氧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检查患者鼻孔是否通畅。
测量鼻导管长度。
连接鼻导管与氧气导管,打开开关,调节好氧流量。
单侧鼻导管沿下鼻道轻轻插入耳垂至鼻尖之间距离2/3的深度,双侧鼻导管的插管深度均为1cm,固定。
记录开始用氧的时间及氧流量。
观察缺氧改善状况。包括呼吸、面色、神志等。
停氧
撤去固定,拔出鼻导管。
关闭开关。
维修保养
经常检查供氧装置是否通畅、有无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移位并保持通畅。
使用效果
通过鼻氧管吸氧可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可缓解各种疾患引起的低氧血症。
注意事项
使用建议
配合专业人员操作。
不要随意摘除鼻导管,不自行调节氧流量。
氧疗过程中如感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胸闷、憋气,或发现设备漏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置。
使用风险
吸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异常举例如下:
无效吸氧
吸氧管连接不紧密、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的需要,气道内分泌物过多等,可能导致无效吸氧,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无法有效改善。
氧中毒
长时间、高浓度的氧气吸入可导致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因此应避免长时间的高浓度氧吸入,必要时定期监测血气分析[10]
气道黏膜干燥
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刺激性干咳、口咽干燥不适等。进行必要的湿化吸氧可预防此情况发生[11]
肺组织损伤
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调节氧流量。因此吸氧过程中不要自己调节氧流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鼻氧管:YYT 1543-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2]
郑一宁.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
[3]
李宗浩. 中国灾害救援医学:中卷.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4]
Frat JP, Ricard JD, et al. Preoxygenation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versus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for intub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ypoxa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in ICU: th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FLORALI-2 study protocol. BMJ Open. 2017,7(12):e018611.
[5]
于学忠,周荣斌.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
[6]
王卫平,孙锟,等. 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
沈洪,刘中民. 急诊与灾难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8]
王伟,杨明山. 神经科急症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9]
潘祥林,王鸿利. 实用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0]
王辰,王建安. 内科学:上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1]
付会文,赵智东,等.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中老年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疑难病杂志,2019,18(2):136-13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6 18:15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