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登伯格综合征
又称:
Waardenburg综合征
科室:
儿科
概述
一种以神经性耳聋及色素沉着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罕见遗传病
典型特征为感音神经性聋及虹膜、皮肤、头发颜色异常
由于常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神经嵴发育缺陷或障碍而引起
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尽早进行听力干预
定义
瓦登伯格综合征(WS)是一种以感音神经性聋和色素沉着异常,包括虹膜异色症、皮肤和毛发低色素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罕见遗传病。
“色素沉着异常”主要表现为前额白发,部分可出现虹膜异色、少年白发、白色睫毛、皮肤白斑。
瓦登伯格综合征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大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为隐性遗传[1]
分类
根据表型特点分类
Ⅰ型:主要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虹膜、皮肤、毛发色素异常及双眼内侧眼角间距较宽。
Ⅱ型:主要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虹膜、皮肤、毛发色素异常,双眼内侧眼角间距一般正常。
Ⅲ型:与I型表现相同,往往合并上肢畸形,其显著特点是伴肌肉骨骼发育异常,表现肢体肌肉发育不良、肘(指)关节挛缩,相对罕见。
Ⅳ型:与II型表现相同,在此基础上,伴先天性巨结肠或胃肠道闭锁,相对罕见[2-3]
发病情况
瓦登伯格综合征发病率低,为1/42000左右,即约4万2千人中会有1人患本病。
WS在人种和性别无明显差异,在先天性聋中WS的发病率为2%~5%,而在聋哑人群中发病率为0.9%~2.8%[4]
病因
致病原因
瓦登伯格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基因突变,包括PAX3、MITF、SNAI2、EDNRB、EDN3和SOX10六种基因均与WS的发病有关[5]
这些基因出现突变时会导致胎儿时期神经嵴发育异常,使神经嵴细胞不能够正常的增殖、分化,进而引起黑素细胞缺失、神经性耳聋、肢体肌肉和肠道发育异常或畸形,产生相应的WS表型。
神经嵴细胞作为一种多能的祖细胞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分化为黑色素细胞、颅面部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平滑肌细胞、中枢与外周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
易患因素
父母是此病的基因携带者的小儿,发生瓦登伯格综合征风险增加。
症状
主要症状
WS Ⅰ型症状
大约60%WS Ⅰ型患儿表现出先天性的,非进行性的,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最常见的是双侧极重度(>100db)听力损失。
大多数患有WS Ⅰ型的人在30岁之前往往表现出前额白发,或者头发早白、虹膜完全异色、部分虹膜异色,部分患儿表现为特征性的亮蓝色虹膜。
先天性皮肤白斑常见于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颜色苍白并有许多橙色雀斑但无成片的色素沉着。
同时大部分出现双眼内侧眼角间距较宽的表现。
WS Ⅱ型症状
临床表现与Ⅰ型症状基本相同,但双眼内侧眼角间距一般正常。
WS Ⅲ型症状
临床表现与Ⅰ型症状相似。
显著不同是伴随肌肉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上肢肌肉发育不良、肘和/或指关节挛缩屈曲畸形。
WS Ⅳ型症状
临床表现与Ⅰ型症状相似。
常伴胃肠道畸形,包括先天性巨结肠或胃肠道闭锁。
并发症
感染性结膜炎
主要由于双眼内侧眼角间距增宽,泪小点外移,不能顺畅引流泪液导致。
主要表现为眼白发红、流泪及分泌物增多[6]
语言障碍
由于先天性耳聋、听力障碍继发的语言障碍,部分患儿只有一侧耳聋,因此不能及时发现。
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异常、不能正常地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
就医
就医科室
儿科
如果儿童出现听力下降、虹膜异色、白色额发、皮肤白斑、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肌肉关节挛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记录儿童出现症状的时间、严重情况等,以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什么不舒服?
孩子是否出现了听力下降、皮肤白斑、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关节挛缩屈曲畸形等症状?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什么时候开始加重?
症状有没有减轻或者加重?什么时间或者情况下会减轻或加重?
病史清单
家属中是否有人患过瓦登伯格综合征?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颞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四肢关节或肠道X线检查
其他:听力学检测、基因检测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瓦登伯格综合征家族史。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虹膜异色、白色额发或其他部位毛发、皮肤变白、内眼角外移、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肌肉发育不良、肌肉关节挛缩等症状。
听力学检测
主要用于判断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双耳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检查、声场测听等。
也可用于排除耳外伤、中耳炎、耳毒性药物所致的听力下降[7]
基因检测
诊断WS患儿及判断携带者的重要依据。
目前与WS相关的六种基因已被证实,PAX3、MITF、SNAI2、EDNRB、EDN3和SOX10六种基因已被证实,均与WS的发病有关。突变则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
颞骨高分辨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重点检查耳蜗、前庭、半规管、内听道和面神经等耳部结构。确定是否有发育畸形。
四肢关节、肠道X线检查判断是否出现肌肉关节发育异常或肠道畸形。
鉴别诊断
白化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典型的额部白斑,皮肤色素异常。
不同点:白化病主要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皮肤、毛发、虹膜颜色异常,易出现怕光、视力下降等症状,通常不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双眼内侧眼角间距增宽等症状,可通过Wood灯检查、微量元素检测等鉴别。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点:均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症状。
不同点:该疾病通不出现色素分布异常虹膜异色、双眼内侧眼角间距增宽等耳聋以外症状,可从症状上鉴别。
白癜风
相似点:均可出现全身性色素分布异常
不同点:该疾病一般仅限于皮肤症状,可伴随瘙痒,湿疹,呈进行性进展,有明显季节性特征,春夏较重,冬季稍缓解,通常不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皮肤CT检查、免疫功能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瓦登伯格综合征的主要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尽早进行听力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手段,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主要针对听力方面,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方法以改善神经性耳聋[8-9]
对症支持治疗
助听器可以帮助大部分耳聋患儿获得听力,但对重度聋患儿的作用有限。
重度聋以上的感音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康复方法,是使患儿重新获得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对伴有其他畸形的耳聋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言语能力较差[10]
预后
治愈情况
瓦登伯格综合征尚无有效的直接治疗手段,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以恢复听力为主,大多数患儿的预期寿命不会受到影响。
色素沉着异常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但耳聋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的帮助,大部分患儿可得到听力方面的明显改善。
危害性
瓦登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患儿可因听力障碍及耳、眼、皮肤异常,对儿童正常的成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等。
对儿童及家人均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危害。
日常
日常管理
眼部护理
对于虹膜异色的患儿,因为眼部色素较少,对较强的光线会畏惧,可以戴有帽缘的帽子或上太阳眼镜避光或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对于出现感染性结膜炎时,及时诊断并可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感染处理。
听力及语言干预
对于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尽早予以确认并配置合适的助听器,进行长时间的听语复健训练,帮助患儿语言正常发育。
心理支持
瓦登伯格综合征患儿易出现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家长予以更多关怀。
预防
瓦登伯格综合征主要为遗传代谢病,尚无明确预防措施,应对所有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遗传咨询,对高风险家族史的胎儿、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必要时进行基因分析。
对于产后出现听力下降、虹膜异色、白色额发或其他部位头发变白、双眼内侧眼角间距增宽等症状的幼儿需尽早就医。
参考文献
[1]
Pingault V , Ente D , Moal D L , et al. Review and update of mutations causing Waardenburg syndrome.[J]. Human Mutation, 2010, 31(4):391-406.
[2]
Farrer L A , Grundfast K M , Amos J A , et al. Waardenburg syndrome (WS) type I is caused by defects at multiple loci, one of which is near ALPP on chromosome 2: first report of the WS consortium.[J].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992, 50(5):902-13. consortium[J].Am J Hum Genet,1992,50:902.
[3]
Liu X Z , Newton V E , Read A P . 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II: phenotypic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J]. Am J Med Genet, 2010, 55(1):95-100.
[4]
李国庆,严丽英,吕萍,等. Waardenburg综合征[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42 (4): 222-227.
[5]
陈红胜,张华,冯永. Waardenburg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3):6.
[6]
刘小伟,庞国祥. 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一例[J].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3.
[7]
陈红胜,廖新斌,刘亚兰,等.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及致病机制分析[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7, 34(04):471-475.
[8]
Kontorinis G,Lenarz T,Giourgas A, et al. Outcomes and special considerations of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waardenburg syndrome.[J]. Otology and neurot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Otological Society, American Neurotology Society [and] European Academy of Otology and Neurotology,2011,32(6).
[9]
万良财,郭梦和,陈帅君,等. 人工耳蜗植入在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患儿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24(10):436-438.
[10]
Wyatt K , Henley W , Anderson L ,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enzyme and substrate replacement therapie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people with 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J].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12, 16(39):1-54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7 18:22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