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角栓
又称:
毛囊角质栓、毛囊角化栓
科室:
皮肤性病科
概述
毛囊被角质物充填的一种表现
可观察到与毛囊一致的针尖大小角化性丘疹
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环境因素等有关
如果皮损引起不适感,或自觉影响美观,建议就诊于皮肤科
定义
毛囊角栓是临床上毛囊被角质栓充填的一种皮肤表现。角质栓充填导致毛囊口扩大及毛孔闭塞,这时候皮肤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粗糙外观,可观察到体表散在或聚集分布的针尖大小角化性丘疹。
这类临床表现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毛周角化病、毛发红糠疹、痤疮、盘状红斑狼疮等。
发生机制
毛囊角栓的发生机制不完全明确,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毛囊皮脂腺开口处发生角化,角蛋白形成鳞状堵塞物,即角质栓或角化栓。
病理检查表现为毛囊的病变,如毛囊口扩大、角质栓填充、毛囊口周围表皮角化过度[1-3]
表现
症状特征
毛囊角栓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针尖大小角化性丘疹。
毛囊角栓青少年、成年人多见,男女均可罹患。
外观颜色为红褐色、肤色、棕色或灰黑色的点状小丘疹。
毛囊角栓好发于面部、四肢伸侧、臀部等,对称分布。皮损以毛囊为中心,呈黑点状角化,中央附有毛发。
慢性过程,部分患者可自然消退[1-4,8]
伴随症状
单纯毛囊角栓常无自觉症状。
伴随暗光下视力减退,黄昏时视物不清等夜盲症表现,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
伴随皮肤干燥、少汗,有瘙痒、灼热感,多见于毛发红糠疹。
伴随红斑、过度的色素沉着等情况,常见于毛周角化病合并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原因
发生毛囊角栓的原因很多,可以是遗传性疾病也可以是获得性疾病。
疾病因素
遗传性疾病
由于染色体的易位、缺失等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如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小棘苔藓、眉毛瘢痕性红斑、毛囊角化病。毛周角化病常可合并有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营养不良性皮肤病
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障碍引起的皮肤病变,导致生理功能异常的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C缺乏症。
其他疾病
汗腺毛囊角化病、穿通性毛囊炎、盘状红斑狼疮、毛发红糠疹、角化性痤疮等[1-4,7]
非疾病因素
环境因素
由于皮肤长期遭受日光照射导致。在已出现毛囊角栓的基础上,日光照射会加重病情。
使用和接触的药物
过度使用去角质产品可能会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引起毛孔粗大,继而引发毛囊角栓。长期接触石油、石蜡及焦油产品的工人,易出现毛囊角栓[1-2,4,6]
就医
就医指征
如果毛囊角栓逐渐增多,或影响美观及生活质量,或出现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诊和治疗。
就诊科室
出现毛囊角栓一般首诊于皮肤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毛囊丘疹皮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毛囊丘疹皮损有什么变化吗,是逐渐增多还是没有明显变化?
是否有红斑、色素沉着等其他皮损表现?
是否有黄昏时视物模糊等夜盲症表现?
是否伴随皮肤瘙痒、灼热感等?
病史清单
从事什么工作,会经常接触化工产品吗?
家里亲属是否患有毛周角化病、小棘苔藓等疾病?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皮损的大小、形状、性质、颜色及分布的位置,皮损部位有无毛发长出等。
触诊:观察病变部位的局部温度、皮肤弹性和皮脂分泌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
如果考虑为继发性疾病引起的毛囊角栓,如维生素A缺乏,应当进行相应的血清学检查。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皮肤科常用的辅助检查技术,可以比肉眼观察到的皮损形态更为精细。
皮肤镜下可见毛囊中央黄点征,毛囊口漏斗部扩大、皮脂和角质聚集[3]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并非常规检查,在诊断有难度或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可采用。
显微镜下可见表皮角质层角化过度,毛囊口漏斗部过度角化扩大,角质栓填充,可伴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4-5,7-8]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饮食
饮食应当营养均衡科学膳食,多食新鲜蔬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生活习惯
注意面部清洁,局部可应用一些保湿润肤产品,皮疹切勿用手挤压或用针戳破,以免造成感染。
保持心情愉悦,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要规律,防止长期精神紧张引起皮脂分泌过度容易形成角质栓[4,7-9]
专业治疗
毛囊角栓一般不影响生活,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针对不同的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仅举例部分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对症治疗
可使用温和的角质溶解剂:如0.05%~0.1%维A软膏,10%~20%尿素软膏,3%~6%水杨酸软膏去除角质。
对因治疗
毛发苔藓:使用维A酸霜可以减轻皮肤粗糙情况,缓解病情。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红斑皮损。
维生素A缺乏:服用维生素A替代治疗,摄入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可以缓解病情。
毛发红糠疹:严格在医师指导下口服维A酸或口服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软膏等,可以缓解病情。
毛周角化病:避免日晒,外用润肤乳、维A酸软膏,严重者口服维A酸类药物,可以缓解病情。
盘状红斑狼疮:避免日晒,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服用沙利度胺、维A酸等治疗,可以缓解病情[10]
参考文献
[1]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2]
毛萌,李廷玉. 儿童保健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Lanuti E, Miteva M, Romanelli P, Tosti A. Trichoscopy and histopathology of follicular keratotic plugs in scalp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Int J Trichology. 2012 Jan;4(1):36-8.
[4]
陈明,顾军. 皮肤病症状鉴别诊断学[M]. 上海:第二军医人学出版社,2014:116-121.
[5]
孙廷廷,朱小华,马洪波. 毛囊角化症的病因[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2:45-47.
[6]
王媛丽,刘宇,廖义俊,等. 毛发红糠疹[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485-486.
[7]
章星琪,邹先彪,刘洁. 毛发疾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129-132.
[8]
郭亮,张伟. 临床常见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36-137.
[9]
刘引引,孙泽军,霍亚兰. 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513-516.
[10]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7 17:25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