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性呕吐
科室:
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概述
胃或小肠内容物经口腔呈喷射样排出
主要由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道畸形、颅内压增高等导致
若症状严重,建议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就诊
明确病因后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
定义
喷射性呕吐是由于胃的强烈收缩,使胃或小肠内容物经口腔呈喷射样排出体外。
喷射性呕吐主要是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道畸形等消化疾病导致的;颅内压增高、食物、药物中毒和情绪焦虑抑郁也会导致喷射性呕吐。
发生机制
喷射性呕吐时胃窦持续收缩,贲门开放,腹肌收缩,腹压增加,迫使胃内容物急速而猛烈地向上反流,经食管、口腔呈喷射样排出体外[1]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接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质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例如药物、代谢产物的传入冲动,直接支配呕吐动作[2]
表现
喷射性呕吐临床表现常伴恶心、腹胀、腹痛、腹泻、头痛等症状,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道畸形、颅内压增高等。
症状特征
喷射性呕吐内容物性质
幽门梗阻导致的呕吐物多为隔夜宿食,伴食物发酵、腐败气味。
肠梗阻导致的呕吐物伴有粪臭味。十二指肠乳头以上梗阻呕吐物多不含胆汁:十二指肠乳头以下梗阻呕吐物胆汁含量较多。
喷射性呕吐发生时间
晚上或夜间喷射性呕吐常见于幽门梗阻。
早晨喷射性呕吐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尿毒症或女性早期妊娠等。
喷射性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餐后较久发生喷射性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等。
餐后短时间发生喷射性呕吐,多可能刺激性食物摄入、食物中毒所致。
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即刻或片刻后呕吐,常见于精神性喷射性呕吐、贲门失弛缓等。
伴随症状
伴腹胀
提示胃肠蠕动减慢或停止,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手术并发梗阻[3]等。
无排气、排便
提示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多见于肠梗阻、消化道畸形等。
伴腹痛
多见于肠梗阻、急性胃扭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等。
伴腹泻
常见于急性胃炎、食物中毒等。
伴体重下降
常见于幽门梗阻、消化道畸形、颅内肿瘤等。
伴头痛
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血肿等。
原因
喷射性呕吐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道畸形、颅内压增高等。
此外食物、药物中毒或情绪焦虑、抑郁也会导致喷射性呕吐。
以下仅列举部分喷射性呕吐的病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幽门梗阻
良性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后狭窄导致;恶性幽门梗阻多由胰腺癌、壶腹部肿瘤等导致[4]
喷射性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呕吐物含有宿食,伴酸腐味。
肠梗阻
由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肿瘤压迫、蛔虫梗阻等因素导致。
多表现为腹痛、喷射性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
高位梗阻喷射性呕吐较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呕吐物多为发酵、腐败呈粪样的小肠内容物[5]
消化道畸形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肌层增生肥厚,肌纤维排列紊乱,黏膜水肿、充血,可致幽门梗阻[6]
最初为溢奶,之后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黏液或乳汁。
幽门闭锁
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并有家族遗传倾向。
完全性幽门闭锁患儿出生后即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喂奶后尤为明显,呕吐物不含胆汁,无胎便排出[4]
上腹部明显膨隆,中下腹平坦。
颅内压增高
多由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血肿等导致。
喷射性呕吐伴剧烈头痛、意识障碍,部分伴有脑膜刺激征[7]
其他疾病
喷射性呕吐还可见于食物、药物中毒、急性胃炎、胃手术并发梗阻、急性胃扭转[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肺梗死、疝气嵌顿、贲门失弛缓等疾病。
非疾病因素
喷射性呕吐除上述疾病因素外,还可能与以下非疾病因素相关。
环境因素
气候剧烈变化,未及时加减衣服,通常会诱发或加重胃肠病患者胃部不适。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焦虑、抑郁,诱发胃神经官能症、癔症、神经性厌食等,易导致喷射性呕吐。
就医
就医指征
喷射性呕吐单次发作,无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环境、情绪因素导致,可先居家观察。
喷射性呕吐发作频繁或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就诊科室
喷射性呕吐伴腹痛、腹胀、腹泻或停止排气排便,建议消化内科就诊。
喷射性呕吐伴头痛,建议神经内科就诊。
喷射性呕吐发作剧烈,伴有脱水、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建议急诊科就诊[9]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喷射性呕吐发作与持续的时间?
喷射性呕吐发作频率?
呕吐物性质?
是否伴有头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停止排气排便、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
病史清单
有无基础病,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
喷射性呕吐前是否有食用有毒菌类、过期食物、不洁饮食史?
是否存在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既往是否行胃肠切除手术?
是否进行过胃镜检查?
是否有胃炎、心绞痛病史?
家族是否有消化道畸形遗传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注意是否有血压下降。
观察患者面容、体位与精神状态,有无营养不良、脱水、神志不清、休克等情况,可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听力、视力判断患者是否由前庭障碍、化脓性中耳炎或青光眼导致喷射性呕吐。
检查是否存在脑膜刺激征。
腹部查体:腹部视诊有无腹部膨隆、胃肠型、蠕动波;腹部听诊肠鸣音、胃振水音、有无移动性浊音;腹部叩诊、触诊检查有无腹部包块、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等。
测量体重查看患者有无体重明显下降。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检查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血常规检查:通过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由于脱水血液浓缩导致升高;通过白细胞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因素。
便常规+潜血检查:通过便潜血试验检查是否存在肠管血运障碍或恶性溃疡。
白蛋白:检查是否存在因营养吸收不良导致的低蛋白血症。
心肌酶:检查是否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否存在肿瘤。
其他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平片、腹部CT、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胃泡与肠腔内气体情况,还可以定位发生病变的组织和器官,可检查有无消化道肿瘤等。
内镜检查:可确诊幽门梗阻,观察幽门情况及是否合并溃疡。还可通过活检确诊恶性梗阻。
胃肠钡餐造影:通过钡剂在胃肠流动表现可协助诊断有无幽门梗阻、肠梗阻及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盐水负荷试验:抽尽胃液并注入750ml生理盐水,30分钟后观察抽出胃内盐水含量,若>400ml,可诊断幽门梗阻。
腰椎穿刺:检查患者有无颅内高压症,培养脑脊液查看有无感染流脑、乙脑[7]
心电图:检查患者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
毒和药物分析检测:检查是否由食物、药物中毒导致。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气温变化较大时注意保暖。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
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劳累。
饮食习惯
若喷射性呕吐持续加重或不缓解,且腹痛、腹胀等伴随症状严重,先不摄入任何饮食,及时就诊。
家庭常备非处方药
喷射性呕吐症状较轻,发作次数少,无严重伴随症状,可居家观察。
先检测是否因早孕导致,排除后可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按照说明书服用胃肠动力剂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缓解症状。
喷射性呕吐剧烈发作,或伴随症状严重,甚至出现休克表现,建议及时就诊。
腹痛严重时不可随意使用止疼药,以免影响疾病诊断。
专业治疗
幽门梗阻
禁食、胃肠减压,根据营养状况补充热量或行肠外营养。
良性幽门梗阻可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胃大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恶性幽门梗阻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如胰腺癌、壶腹部肿瘤;若无手术指征可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10]或外科金属内支架置入术,从而缓解症状。
良性幽门梗阻术后疗效满意;恶性幽门梗阻预后多较差。
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气体、液体,利于胃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输注抗生素防治感染。
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因行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肠切除肠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消化道畸形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需精心喂养,定时温盐水洗胃,进食前15分钟服用阿托品类解痉剂。
首选外科治疗,行幽门肌切开术。
术前应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改善营养不良。
幽门闭锁
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外科治疗:可行膜切除幽门成形术、胃-空肠吻合术、胃十二指肠端端或侧侧吻合术。
颅内压增高
及时行甘露醇脱水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颅内感染者予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
颅内肿瘤者予放化疗或手术治疗。
颅内血肿者可行外科手术引流或开颅术治疗血肿。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 供基础、临床等专业用 第8版 人卫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5.
[2]
潘祥林,王鸿利.实用诊断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11.
[3]
吴肇汉,秦新裕.实用外科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08.
[4]
刘德培.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消化病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5.07.
[5]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王卫平,孙锟.儿科学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6.
[7]
贾建平,苏川著.神经病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5.
[8]
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普通外科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04.
[9]
于学忠,周荣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10]
刘亮,朱旭等.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对胃癌所致幽门梗阻的疗效观察[J].癌症进展,2020,18(23):2439-2441+2456.
[11]
Garfield K, Sergent SR. Pyloric Stenosis. 2022 May 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7 14:49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