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成人皮肤急性传染病
皮疹可成批出现,包括斑疹、丘疹、水疱等,全身可同时见到不同阶段皮损表现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
成人水痘一般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出现死亡
定义
成人水痘是由于成人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的方式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成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后,病情通常较儿童水痘重。且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居多,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成人水痘一般预后较好,但症状较重需要积极治疗,避免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脑炎等并发症[1-2,5-8]。
发病情况
水痘主要在儿童,成人水痘发病少,20岁以后发病者<2%[3]。
病因
致病原因
传染源
水痘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一般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1-5]。
易感人群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体内无抗体保护的抵抗力低下的成年人在接触水痘患者传染源以后,可引发感染并发病。
患恶性肿瘤等免疫力低下的成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成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发病机制
病毒经上呼吸道、口腔、结膜侵入人体,然后转运至皮肤组织、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形成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全身组织器官病变。发病后2~5天特异性抗体出现,病毒血症消失,症状随之好转。
成人水痘引发的皮肤病改变主要表现在表棘细胞层,皮损处可存在组织液渗入形成水痘疱疹[1-2,4-5]。
症状
主要症状
成人水痘主要可表现为以下症状。
皮疹
感染病毒以后患者可在躯干、头部、面部、四肢等部位陆续出现皮疹,病损一开始表现为斑疹,然后迅速变成丘疹,接着是特征性水疱,表现为水疱中央有脐窝;然后这些病损可发展为脓疱疹,随后形成结痂。
全身皮肤通常可见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皮损,即“四世同堂”现象。
成人水痘的皮损向心性分布不典型,且有不典型表现。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可形成播散性水痘,皮损融合成大疱、坏死、血疱,甚至出现咯血、发绀等[1-3]。
全身症状
畏寒:患者身体怕冷,对寒冷敏感。
发热: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后可有低到中度发热,体温约在37.3℃~38℃之间。可伴有头疼、乏力等症状。
咽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侵袭咽喉部位,导致组织损伤引发咽喉部疼痛。
消化道不适: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不适,存在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咳嗽:合并肺炎者可以咳嗽、咳痰甚至咳血。
并发症
肺炎:成人感染水痘病毒以后可引发肺炎,出现高烧、咳痰、咯血、胸痛甚至呼吸困难等症。
脑炎:病毒可侵犯脑组织引发病毒性脑炎和瑞氏综合征(Reye综合征),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甚至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等症状。
对胎儿的影响:若成人在妊娠早期(8~20周)发生水痘,水痘疱疹病毒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诱发胎儿出现皮肤疤痕、四肢畸形、神经发育障碍影响智力等。
继发性感染:疱疹溃破后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感染,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蜂窝织炎、肌炎、坏死性筋膜炎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身体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等皮损时,建议及时就医。
感染内科
成人出现皮肤病变伴有畏寒、发热等系统症状时,也可以就诊于感染内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成人水痘的表现可能按照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的顺序发展,就诊前可以进行拍照,以供就医参考。
就诊前不建议进行遮瑕处理,以免影响就诊时医生的判断或造成不同程度的患处感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疹何时出现的?是否发现水泡?
皮疹部位是否有瘙痒?
发疹前或发疹时是否伴有发热、畏寒、咽痛、乏力等不适?发热与皮疹出现时间是否相关?
是否伴有皮肤外其他系统不适?
是否有口腔黏膜及咽喉部水疱、溃疡?
病史清单
是否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等免疫力降低的疾病?
起病前是否接触过水痘患者?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曾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有过近距离或间接接触。
可能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恶性肿瘤等导致免疫力降低的疾病[1-3,6-11]。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在躯干、头部、面部、四肢等部位陆续出现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可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可伴有瘙痒感。
可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咽痛、恶心、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
成人患者皮疹一般较重,可出现高烧、咳痰、咯血、胸痛甚至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目的: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量的波动。
意义:成人水痘患者体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淋巴细胞分数可升高。
核酸检测
疱液、咽拭子、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水痘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培养
疱疹液病毒培养分离到水痘病毒。
抗原检测
疱疹基部刮片或疱疹液 VZV 抗原阳性。
血清学检查
VZV-IgG 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VZVIgM 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鉴别诊断
大疱性类天疱疮
相似点:呈现出疱疹样改变。
不同点: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起病、多见于老年人,典型皮损为躯干和四肢的荨麻疹性斑块和张力性大疱。剧烈瘙痒较常见。完善活检及类天疱疮相关抗体可协助诊断。
重症药疹
相同点:均可出现水疱皮疹。
不同点:重症药疹在发热和流感样症状的短暂前驱期后,患者出现疼痛性红斑和紫癜性斑疹或弥漫的斑疹性红斑区域,逐渐发展成为水疱、大疱和皮肤坏死脱落,与药物暴露密切相关。
痱子
相同点:均可出现水疱皮疹。
不同点:痱子是小汗腺导管堵塞所致,常发生于过热环境下。表现为易破裂的角层内或角层下1毫米的水疱。
治疗
治疗原则:及时隔离、早期综合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
治疗目的:以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防止严重并发症。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患者发热期间应该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和注意补充水分。
注意皮肤日常护理:水痘患者需要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1-5]。水痘患者不可以随意搔抓疱疹,容易诱发继发性感染,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必要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建议应尽早使用,皮疹出现24小时内进行治疗,可起到较好的疗效。重症水痘可以使用溴夫定治疗。
对症治疗
外用止痒药物
常用药物:炉甘石洗剂、碘伏、抗组胺类药物(多塞平乳膏、苯海拉明乳膏等)。
药理作用:具有收敛、保护皮肤作用,起到一定的止痒效果。
注意事项:对药物过敏者禁止使用、皮肤过敏者禁用,使用过程中避免接触眼睛[1-3,6-11]。
其他药物
发热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热等。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乳膏。
预后
治愈情况
轻型成人水痘自愈能力尚可,一般可以缓解痊愈。
重症成人水痘一般较难自愈,病程可达数周,早期治疗减轻水痘的严重程度并缩短病程。出现肺炎、脑炎、继发性严重感染等情况,预后较差。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情重若多脏器受病毒侵犯,死亡率极高[1-3]。
预后因素
早治疗: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便可越早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免疫力状况: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水痘的概率越高,出现肺炎、脑炎、死亡的风险越高。
危害性
成人水痘患者一般病情较重,重症和并发脑炎者预后差,甚至可引发患者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对于发热的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在休息期间食物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避免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皮肤恢复。
生活管理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剧烈运动。
加强患处皮肤的保湿、清洁处理工作。同时应避免各类污染物沾染伤口诱发不同程度的感染。避免用手搔抓皮肤丘疹或疱疹诱发皮肤溃破引发感染。
预防
注意做好防护:成人型水痘的主要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易感人群需要佩戴口罩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以免发生感染。
注意环境卫生:患者房间室早晚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对患者呼吸道及皮疹内分泌物污染的空气、被服及其用具先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送洗,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接种疫苗:高危人群可接种水痘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建立免疫屏障,以预防水痘-带状疱疹感染。
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熬夜、戒除烟酒不良刺激、注意合理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1-3,12-13]。
暴露后预防:不能接种水痘疫苗但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发生暴露后,建议给予 VZV 免疫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或在暴露10天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推荐口服阿昔洛韦,持续1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秦岭,高春芳. 成人水痘43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1):114-115.
[5]
张继玲,谭张龙,金广连. 成人水痘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 国际感染病学,2020,9(02):142.
[6]
王娜,苏南南. 成人水痘的护理综述[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60-61.
[7]
张曙浩. 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成人水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135-136.
[8]
檀颖. 成人水痘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探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8):212-213.
[9]
仇晓燕,李正. 基层部队成人水痘的临床特征与防治[J]. 军事医学,2022,46(01):78-80.
[10]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鼠疫等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12/75cfff021a484d0c9c200f85f2bf746b.shtml.
[11]
李沂轩,刘英,贺雪文,等. 379例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当代医学,2020,26(35):177-179.
[12]
段立津,高辉,骆晓丽,等. 水痘疫苗的发展历程[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05):605-611.
[13]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20:02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