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男性11~50U/L,女性7~32U/L为正常范围
主要存在于肾、胰、肝、肠和前列腺,血清中的谷氨酰转肽酶的主要来自于肝脏
主要用于了解肝胆疾病的情况,还可反映黄疸情况及严重程度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就诊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定义
谷氨酰转肽酶(GGT)一般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是临床肝功能检测中常见的检验指标,多采用血清和肝素化血浆检查。
G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是一种参与蛋白质代谢的酶,主要分布在肾、胰、肝、肠和前列腺中[1]。
在行肝功能检测时,通常检测谷氨酰转肽酶以评估肝胆系统状况,还可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等。
正常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成人:男性11~50U/L;女性7~32U/L。
不同仪器不同试剂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异常情况
谷氨酰转肽酶男性>50U/L,女性>32U/L为指标偏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也见于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的患者,亦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状态[2-4]。
指标偏低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可能与大量输液后进行检查有关。
注意事项
谷氨酰转肽酶检查前需进行抽血,其结果容易受运动、饮食、精神状态等因素影响,检查期间应注意以下方面。
检查前
充分休息,放松心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
谷氨酰转肽酶检查前需空腹12小时以上,抽血前一天避免饮酒、饮食过于油腻。晚上8点以后禁食、早晨吃药可少量饮水。
检查中
谷氨酰转肽酶检查一般使用静脉血。
如果静脉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以避免出现结果偏低的情况。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3~5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按揉抽血部位。
谷氨酰转肽酶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可正常生活运动。
相关指标
GGT是肝实质损伤指标的一项,用于评估肝脏合成、代谢及肝实质细胞损伤情况。
除了GGT,在临床上肝实质损伤指标还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腺苷脱氨酶等,其正常范围如下:
指标名称 | 简称 | 正常范围 |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 | 成人:5~40 U/L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 | 成人:8~40 U/L |
乳酸脱氢酶 | LDH | 成人:120~250 U/L |
碱性磷酸酶 | ALP | 成年男性:45~125 U/L 成年女性(20~49岁):30~100 U/L 成年女性(50~79岁):50~135 U/L |
腺苷脱氨酶 | ADA | 成人合适水平:3~22 U/L |
指标偏高
结果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常用“↑”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一般来说,谷氨酰转肽酶男性>50U/L,女性>32U/L,提示检测结果异常。可能与肝胆疾病、服用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有关。
原因
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非疾病原因
高蛋白、高脂饮食、饮酒后行谷氨酰转肽酶检测时,数值可能会偏高。
疾病原因
常见疾病: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炎等。
其他情况:胰腺炎、胰腺癌、肾脏疾病、前列腺癌等。
危害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高本身不具有危害性,主要是疾病本身造成的危害。
GGT和ALP同时显著升高,可提示有肝胆系统病变,出现消化不良、皮肤黄染、恶心呕吐等情况。
ALP、GGT明显升高常见于胆道系统疾病,如胰头癌、胆道结石引起的胆管的阻塞。
ALP、GGT轻度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就医建议
如果GGT偏高因生活方式、药物等非疾病因素导致,除去上述因素后GGT偏高情况好转,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本指标明显偏高,且不能好转,伴有其他不适,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及时前往相应科室就诊。
如果出现皮肤黄染、消化不良、乏力等相关症状,可就诊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
如果既往有乙肝、丙肝等肝炎病史,出现GGT指标异常,可就诊感染内科。
如果伴有尿少、尿中有泡沫、身体浮肿等情况,可就诊肾内科。
相关检查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与多种原因有关,为具体明确发生原因,医生会综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完善以下检查。
血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AST、ALT、ALP等肝功能指标。对肝脏代谢、合成等功能进行分析。
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4-7]。
血清学检查
病原检查:可完善各项肝炎指标,如丙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检查。
血清标志物:如AFP(甲胎蛋白)、CA19-9、CA125等血清标志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可进行腹部超声、CT、MRI、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
如果体检发现或者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若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改善后可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如偏高较为严重,且伴有其他情况,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如下:
肝炎
对于肝炎患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可能提示目前疾病处于活动期。
肝炎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毒类型和病情,可进行全疗程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
肝硬化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为去除肝硬化诱因,减缓疾病进展,预防并治疗并发症,如戒酒,保肝治疗,服用药物(利尿剂、抗病毒药物等),输注白蛋白等。
若为终末期肝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分解胆囊结石;另一种是手术治疗,如胆道镜取石、开腹手术等。
肝癌
肝癌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免疫疗法等。
中晚期可更多地利用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8-10]。
酒精性脂肪肝
对于酒精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严格禁酒、合理饮食、尽量减少使用肝损伤药物。
此外,还需要改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进行肝脏保护治疗、营养补充等。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治疗,以消除引起感染的细菌。
如果是由结石等物质引起的,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或手术移除结石。手术还可以改善尿路畸形等情况。
治愈性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是提示身体机能异常的一个标志,但它本身不能反映具体的疾病种类。因此其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病因和其治疗情况。
大部分患者在通过病因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后,谷氨酰转肽酶可恢复到正常值。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肝炎、肝硬化等患者,由于其本身疾病很难治愈,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能会有波动,难以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日常
除病因治疗外,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恢复,具体如下。
饮食
避免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食物,避免饮酒。
对于无营养风险、无营养不良的代偿期肝硬化,普通膳食蛋白质供给应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2克;失代偿应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5克。
生活管理
应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态平和,避免过于劳累,应适当休息。
保持规律的锻炼,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以散步为主。
部分药物或保健品进入体内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因此在选用药物和保健品时更要慎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或咨询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士意见。
指标偏低
结果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常用“↓”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谷氨酰转肽酶<1μmol/L为指标偏低,并没有临床意义,不具有危害性。
考虑可能是平时进食蛋白质的食物比较少而引起,通常在适当增加蛋白质、油脂类的食物后即可改善。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6: 354-355
[2]
陈阿红,周小安,花睿.肝功能四项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2,35(22):48-50.
[3]
梁月英,温韵洁.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7):121-123.
[4]
位松华.ALT、AST、ALP、γ-GT组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在各类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6):848-849.
[5]
Zhang Li-Xiang,LvYang,Xu A-Man,et al.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levels and AST/ALT in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BMC cancer.2019;19 (1):841.
[6]
Xiao Yuanyuan,Yang Haijun,Lu Jian,et al.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and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BMC cancer.2019;19 (1):1020.
[7]
Sun L,Wang R,Gao F Y,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EOPLASMA.2017;64 (3):444-452.
[8]
Sueyoshi Shigeo,Sawai Setsu,Satoh Mamoru,et al.Fractionation of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6;8 (36):1610-1616.
[9]
Sun Ping,Li Yanlong,Chang Lijun,et al.Prognostic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ISMA-compliant meta-analysis.MEDICINE.2019;98 (19):e15603.
[10]
Yu Yuan,Fan Yaofu,Yang Zongguo,et al.Elevated 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predicts advanced histological liver damage in chronic hepatitis B.Discovery Medicine.2016;21 (113):7-14.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09:41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