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具有清肝明目、散血消积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慎用
中药介绍
夜明砂(Bat Feces)为蝙蝠科动物东方蝙蝠等多种蝙蝠的干燥粪便。
用于治疗翳障青盲、療痂、痈疡等疾病[1-2]。
主要药性
味辛,性寒,归肝经[1]。
产地选材
全国大部分山区均产,主产于浙江、江西、江苏、西等地。
全年皆可采收,以夏季最合适。以色棕褐、质轻、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1]。
性状特征
呈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表面略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
气微或无,味微苦而微辛[3]。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的地方[4]。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气血,破寒热积聚,除惊悸。”
《本草经疏》:“夜明砂,今人主明目,治目盲障翳。其味辛寒,乃入足厥阴经药,《本经》所主诸证,总属是经所发,取其辛能散内外结滞,寒能除血热气壅故也。然主疗虽多,性有专属,明目之外,余皆可略。”
《本草求真》:“入肝经血分活血,为治目盲障翳之圣药。凡人目生障翳,多缘肝有血积,以致上攻于目,其或见为惊疳疟魃,血气腹痛,得此辛以散邪,寒以胜热,则血自活,而病无不可愈。[1]”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肝明目,散血消积[1]。
主治病证
翳障青盲,療痂,痈疡肿痛,跌打损伤[1]。
作用分析
清肝明目
夜明砂为肝经血分药,辛散血瘀,寒清血热,有清肝、散瘀、明目的功效,用来治疗肝热目赤,尤以治白睛溢血为宜。
散血消积
夜明砂辛以消积,寒以清热,又用于疳积寒热之症[1,3,5]。
临床应用
肝热目赤,青盲雀目
治疗肝热目赤,尤以治白睛溢血为宜,可单用炒微焦,研细冲服,亦可与黄苓、赤芍、丹皮等同用。
若治青盲,可与木贼、防风等配用。
若治雀目,又与石决明、猪肝配伍。
疳积寒热
治疳疾常与阿魏、花椒、红曲同用[1]。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中发现,夜明砂有改善多种眼科疾病、厌食、肝疳等药理作用[6]。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夜明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夜明砂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可入丸、散剂。或研末外用,每次1~3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1,3,5]。
炮制方法
洗去泥沙,除净杂质,晒干即可;亦有收集后不洗,只除去杂质晒干者[1]。
组成方剂
夜明丸
药物组成:夜明砂、木贼、青木香、防风等。
功能与主治:治青盲。
决明夜灵散
药物组成:夜明砂、石决明、猪肝等。
功能与主治:治雀目[1]。
制成中成药
复方羊肝丸
药物组成:羊肝粉、夜明砂(筛净)、当归、蝉蜕、木贼。
功能与主治:养血祛风,散热退翳。用于黑眼云翳,干眼夜盲,迎风流泪。
明目十六味丸
药物组成:枸杞、当归、夜明砂、通经草、红花、麦冬、石决明、木贼、青葙子、菊花、全蝎、防风、决明子、蒺藜(微炒)、川楝子、羚羊角(煨)。
功能与主治:清血热,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肝热引起的眼病,目赤痒病,流泪等。
黄连羊肝丸
药物组成:黄连、胡黄连、黄芩、黄柏、龙胆、柴胡、青皮、木贼、密蒙花、茺蔚子、炒决明子、石决明(煅)、夜明砂、鲜羊肝。
功能与主治:清肝泻火、明目。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胬肉攀睛。
小儿肠胃康颗粒
药物组成:鸡眼草、地服草、谷精草、夜明砂、蚕沙、蝉蜕、谷芽、盐酸小檗碱、木香、党参、麦冬、玉竹、赤芍、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调理脾胃。用于肝热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精神烦扰、夜寐哭啼、腹泻、腹胀;小儿营养不良见上述证候者[6-10]。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夜明砂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孕妇慎用夜明砂,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3,5]。
用药禁忌
有夜明砂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夜明砂或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夜明砂中的病原微生物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如肝炎、肠炎、痢疾、霍乱、寄生虫等疾病[11]。
鉴别用药
夜明砂与望月砂
两者均治目疾。
夜明砂既治肝热所致的目赤,更治白睛溢血所致的目赤。
望月砂宜治痘疹毒邪所致的目生翳膜[1]。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钟赣生. 中药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李振吉.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洪裕雕. 夜明砂炮制方法探讨[J]. 河南中医,2002,22(2):65.
[5]
张廷模. 临床中药学[M]. 3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6]
高昂,巩江,郑辉,等. 夜明砂药学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1,31(07):683-685.
[7]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8]
彭成,黄正明.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上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9]
马融. 中医儿科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11]
李灿,周跃华. 夜明砂药材标准及炮制规范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6):1851-1855.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30 18:43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