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痣
又称:
樱桃状血管瘤、老年性血管瘤
科室:
皮肤性病科
概述
常见于中年和较年长成人患者的成熟毛细血管增殖形成的樱桃状血管瘤
早期为平的小红点(类似瘀点),逐渐发展为鲜红色、圆顶状或息肉样丘疹
红痣的病因尚不明确,常认为与衰老等原因有关
主要是采取局部毁损性治疗,如脉冲染料激光、CO2激光、液氮冷冻治疗等
定义
红痣不是真的痣,本质上是一种毛细血管的增生,又名“樱桃状血管瘤”,其得名主要因为它有樱桃一样的红色外观。皮疹早期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瘀点,后逐渐发展成鲜红色、圆顶状或息肉样丘疹。
樱桃血管瘤是皮肤获得性血管增殖的常见形式,由坎贝尔·德·摩根于1872年首次描述[1]。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老年性血管瘤”,这是因为年龄越大发生概率越高[2]。这类皮肤问题主要分布于躯干及上肢,亦可发生于青少年,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是良性的皮肤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广义上的红痣可能包括更为广泛的病变,比如血管痣、血管瘤,包括樱桃状血管瘤、婴儿血管瘤、蜘蛛痣、鲜红斑痣等,其形状、大小各有不同。这里仅讨论狭义且通常特指的“樱桃状血管瘤”、“老年性血管瘤”。
发生机制
樱桃状血管瘤大多数时候都发生在健康人群中。有一种假说是当人处于胚胎时期也许受到了外力的损伤,而产生了基因的错构,年纪大的时候逐渐形成了红痣。
有学者研究表明其可能和体细胞错义突变这类基因突变有关系,但更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能明确。
类型
红痣从医学角度来说,并不进行分型。日常观察时可根据皮疹的变化情况分为相对静止型及速发型。
绝大部分人身体上出现的红痣为相对静止型。
极个别少见的红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多、变大,可称为速发型。这种类型需考虑罕见的“发疹性樱桃状血管瘤”,可能和氮芥、环孢素、人疱疹病毒感染或血液系统肿瘤等有关系。
表现
症状特征
红痣即樱桃状血管瘤,早期病变表现为扁平的红色斑疹,看起来像瘀点。
随着病变的发展,它们变成1至5毫米的红色丘疹,病变通常不伴有自觉症状,但可能因创伤而发生出血。
樱桃血管瘤最常见于躯干或近端四肢,很少出现在其他身体部位,如面部、手和脚[4]。此类病变在深肤色人群中往往不太明显。
伴随症状
患者常同时出现老年性白斑、老年性雀斑样痣及脂溢性角化病等老年性皮肤改变。
原因
疾病因素
红痣主要的病因是樱桃状血管瘤,具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以下几个因素目前认为与疾病发病相关。
怀孕、衰老是关系比较大的,经常可见在妊娠期出现并在产后消退,提示激素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已有研究显示樱桃状血管瘤更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中[5],有学者认为发病可能与内分泌的改变有关。
已知樱桃状血管瘤与化学品暴露有关[7],另有研究也认为暴露于环孢菌素、溴化物、芥子气和 2-丁氧基乙醇等化学物质可能是诱发樱桃状血管瘤的因素[3]
有研究提示,樱桃状血管瘤在热带气候中的发生率增加[6]
樱桃状血管瘤与肝移植[8]、移植物抗宿主病[9]以及继发于环孢菌素治疗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疱疹病毒感染或血液系统肿瘤等患者中多见[10]
有学者在50%的组织标本中发现了GNAQ和GNA11基因的致癌突变[11],提示这可能是樱桃状血管瘤形成的诱因。
就医
就医指征
当不确定身上的红痣是不是樱桃状血管瘤时,需要医生协助评估,排除其他相似疾病,如瘀点、虫咬反应、化脓性肉芽肿、过敏性紫癜等病变。
当红痣短期内迅速增多、变大时,考虑罕见的“发疹性樱桃状血管瘤”,可能和氮芥、环孢素、人疱疹病毒感染或血液系统肿瘤等有关系,需及时就医排查。
当红痣出现出血、疼痛时,提示可能出现了局部血管的损伤、栓塞,有必要找医生及时处理。
一些患者可能出于美容原因或为了防止创伤后出血而想要去除这些病变时,也建议就医。
就诊科室
通常建议首诊于皮肤科。
若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或复杂情况,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红痣出现多久了?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红痣近期有数目、大小或形状的改变吗?
红痣有无出血或疼痛表现?
是否伴有其他皮肤问题?
病史清单
近期有无感染、外伤的情况?
是否在特殊环境工作,如接触溴化物、芥子气等某些化学品?
是否处于妊娠期?
相关检查
查体
主要观察皮损大小、质地、形状及分布范围等,有无破溃出血,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不适。
常规检查
皮肤镜检查:作为目前皮肤科常用且无创的一种检查手段,推荐用于初步判断皮损性质并决定是否进行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皮肤科医生根据问诊及专科体检及皮肤镜检查的情况,考虑予以适当的、有助于排除可能诱因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糖尿病相关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必要时进一步筛查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
其他检查
医生会根据病史采集、查体及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取皮疹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判断有无恶变或其他不良改变。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红痣通常不会自己消退,甚至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变突起、变大、变多。但是不会无限制生长,直径一般不超过6毫米,而且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恶变率非常低。
如果个人不介意,则可以平时偶尔观察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可。平日里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抗氧化的食物,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专业治疗
红痣即樱桃状血管瘤,好发部位是在躯干及上肢,在头面部产生的概率较小,仅当患者受病变困扰时,或者出现了疼痛、出血、发炎、化脓等变化,才有必要治疗。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2]
对于小病变,可以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进行电烙术、液氮冷冻疗法,也可用CO2激光、脉冲染料激光等方法治疗。
对于较大病变,可以刮除和电烙其基底部位,或必要时手术切除。
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通常需咨询专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博洛格尼,谢弗,塞隆. 皮肤病学[M]. 4版. 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2019.
[2]
石远凯.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学(五).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3]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2版. 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
Qadeer H A, Singal A, Patel B C. Cherry Hemangioma[J]. In:StatPearls[Internet] . Treasure Island (FL):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May 24.
[5]
赵玉沛.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6]
王坚,朱雄增.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Qadeer HA, Singal A, Patel BC. Cherry Hemangioma. [Updated 2022 Oct 3].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3207/.(2022-11-30)
[8]
Buslach N, Foulad DP, Saedi N, et al.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Cherry Angiomas: A Systematic Review[J]. Dermatol Surg,2020,46(12):1691-1697.
[9]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等.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0]
Klebanov N, Lin WM, Artomov M, Shaughnessy M, Njauw CN, Bloom R, Eterovic AK, Chen K, Kim TB, Tsao SS, Tsao H. Use of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o Identify Activating Hot Spot Mutations in Cherry Angiomas. JAMA Dermatol. 2019 Feb 1;155(2):211-215.
[11]
Murison AR, Sutherland JW, Williamson AM. De Morgan spots. Br Med J. 1947;1:634–636.
[12]
Kim JH, Park HY, Ahn SK. Cherry Angiomas on the Scalp. Case Rep Dermatol. 2009 Nov 11;1(1):82-86.
[13]
Gupta G, Bilsland D.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laser treatment on vascular lesions. Br J Dermatol. 2000 Aug;143(2):356-9.
[14]
Kim JH, Park HY, Ahn SK. Cherry Angiomas on the Scalp. Case Rep Dermatol. 2009 Nov 11;1(1):82-86.
[15]
hah K, Shah AC, Shah PC. Campbell de Morgan's spots in diabetes mellitus. Br J Dermatol. 1966;78:493–495.
[16]
Jaimovich L. Por qué se multiplicfal los 'pontos rubi' con la edad? Act Terap Dermatol. 1999;22:233–240.
[17]
Cohen AD, Cagnano E, Vardy DA. Cherry angioma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bromides. Dermatology. 2001;202:52–53.
[18]
Chu P, Le Bolt PE. An eruptive vascular proliferation resembling acquired tufted angioma in the recipient of a liver transplant. J Am Acad Dermatol. 1992;26:322–325.
[19]
Garnis S, Billick RC, Srolovitz H. Eruptive vascular tumor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J Am Acad Dermatol. 1984;10:918–921.
[20]
De Felipe I, Redondo P. Eruptive angiomas after treatment with cyclosporine in a patient with psoriasis. Arch Dermatol. 1998;134:1487–1488.
[21]
Buslach N, Foulad DP, Saedi N, Mesinkovska NA.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Cherry Angiomas: A Systematic Review. Dermatol Surg. 2020 Dec;46(12):1691-1697.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7:45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