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léi bèi lā zuò nà cháng róng piàn]
英文:
Rabeprazole Sod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类型:
西药医保乙类处方药非精麻类药品无成瘾性
禁忌:
过敏禁用,孕妇慎用,哺乳期慎用,儿童慎用,老人慎用,肝功能损伤慎用
功效作用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适应证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等疾病。具体如下:
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等,可缓解中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上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等,主要表现为饭后上腹部疼痛、食欲降低、恶心等症状。
卓-艾综合征:可用于治疗以顽固性腹泻、腹痛、消化性溃疡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卓-艾综合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本品可能会掩盖由胃癌引起的相关症状,所以在使用前应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药物联用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临床上常与抗生素、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联用,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及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与抗生素联用: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四药联合治疗胃溃疡可快速愈合溃疡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
与胃黏膜保护药联用:如硫糖铝,可促进上消化道溃疡的愈合。
与促胃动力药联用:如多潘立酮,可缓解胃食管反流造成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用前必读
本品使用前应排除对雷贝拉唑钠及辅料过敏的情况,对苯并咪唑类药物过敏者也不可使用。肝功能损伤者、老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需谨慎使用。
禁用情况
对雷贝拉唑钠及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有苯并咪唑类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慎用情况
肝功能损伤者慎用。
老人慎用。
儿童慎用。
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慎用。
特殊人群
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胎儿毒性,已怀孕(尤其处于孕早期者)或有怀孕可能的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如确需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哺乳期女性
雷贝拉唑钠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可经乳汁分泌,可能会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避免哺乳期使用本品。必须用药时,应停止哺乳。
儿童
儿童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尚未得到临床资料验证,不推荐使用。
老人
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当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时,应停止用药。
相互作用
禁止联用
硫酸阿扎那韦: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从而降低硫酸阿扎那韦的溶解度,故可能使硫酸阿扎那韦的疗效降低。
盐酸利匹韦林: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从而降低盐酸利匹韦林的溶解度,故可能使盐酸利匹韦林的疗效降低。
谨慎联用
地高辛、甲基地高辛:可促进地高辛和甲基地高辛的吸收,并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如需合用,应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伊曲康唑、吉非替尼: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从而抑制伊曲康唑及吉非替尼的吸收,可能引起以上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含氢氧化铝凝胶/氢氧化镁的制酸剂:与上述药物同时服用,可降低本品的血药浓度。
甲氨蝶呤:可能引起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升高。患者在服用高剂量甲氨蝶呤的情况下,应考虑暂时停用本品。
用法用量
本品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治疗下规范服用,不可随便自行改变用法、用量和疗程。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剂型规格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有2种规格:10mg/片和20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饭前用适量水(约50ml)送服。
不可咀嚼、压碎后服用,应整片吞服。
用量
成年人/老年患者用量
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活动性良性胃溃疡患者:一次20mg,一日1次,晨服。
大多数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用药4周后痊愈,2%的患者需要用药8周。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一次10mg,一日1次的治疗量即有反应。
大多数活动性良性胃溃疡需在用药6周后痊愈,9%的患者用药12周。
侵蚀性或溃疡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一次20mg,一日1次,疗程为4~8周。
胃食管反流病长期治疗方案的维持治疗:疗程为12个月,维持治疗量为一次10mg或20mg,一日1次;部分患者对一日10mg的维持治疗量即有反应。
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性治疗:与适当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什么时间吃最好?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通常建议在早饭前空腹服用。
雷贝拉唑钠是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在饭前空腹服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胃酸分泌。
饭前吃,还可以较快地通过胃蠕动排空进入肠道,在肠道内消化和吸收,从而发挥疗效。如果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饭后吃,则胃内有较多食物,可能会影响胃排空的速度,不利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时排入肠道被吸收。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肠溶胶囊有什么不同?
雷贝拉唑钠胶囊和肠溶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剂形式,它们的主要成分和作用都是一样的。
"肠溶片"指的是在普通药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肠溶膜。"胶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药物和胶囊壳。胶囊壳和肠溶膜都可以保护药物,使其进入肠道以后再释放。
总的来说,两种制剂在药效上并无太大的差别,选择哪种主要看个人的习惯和需要。有些人可能觉得胶囊更好吞咽,有些人可能觉得肠溶片在服用时更方便。
用后必读
部分患者在服用本品后会出现过敏、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如情况严重或出现药物过量等情况,应尽快就医及时处理。
起效时间
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后1小时左右即可在血液中检出,据研究1.68~3.88小时可达到血浆峰浓度,在此之前药物已开始起效。
维持时间
药物的维持时间与用药剂量、用药频率、个体代谢水平等因素有关,通常每天用药1~2次即可维持药效,具体遵照医嘱。
不良反应
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腹泻、便秘、头痛、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
皮肤及附属器异常:皮疹、荨麻疹及瘙痒症。
血液系统异常: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及贫血。
肝脏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 、乳酸脱氢酶(LDH) 、总胆红素升高。
心血管系统异常:血压升高、心悸等。
消化系统异常:便秘、腹泻、腹胀、恶心、下腹部痛、口苦、口腔炎及口腔念珠菌病。
精神神经系统异常:头痛、眩晕及头晕。
其他:水肿,蛋白尿,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素氮(BUN)升高。
严重不良反应
皮肤及附属器异常: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黏膜眼综合征、多形性红斑及其他类过敏反应。
肝脏系统异常: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障碍及黄疸。
血液系统异常: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
神经系统异常:意识错乱、行为异常、定向障碍、幻觉、焦虑、易激惹、有攻击性。
呼吸系统异常:支气管痉挛。
其他:视力障碍、横纹肌溶解症、严重肾衰竭、间质性肾炎、低钠血症。
处理方法
出现皮肤异常时,应避免搔抓,如果症状持续或出现加重,还应及时停药并就医,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治疗、对症治疗等。
出现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遵医嘱更换治疗方案或对症处理。
出现腹胀、腹泻等轻微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清淡饮食,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出现精神神经系统异常时,注意休息,家属应加强陪护,避免驾车等危险活动,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更换治疗药物或对症处理。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持续进展的其他反应,请及时停药并就医。如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肾衰竭、重症肝炎等情况,必要时需要采取气管插管、透析、人工肝等治疗。
药物漏用
本品每日仅需用药1次,忘记服药后可在当天想起时进行补服。若在次日才记起,按照正常剂量服用即可,切忌服用双倍剂量。
药物过量
目前尚无关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过量的相关研究资料,也没有特效解毒药物。如不慎过量,可以这样处理:
关注身体状况,如果存在不适情况,还请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多喝水,促进药物在身体的代谢。
药物停用
出现血液化验指标异常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需考虑停药:
使用本品治疗前应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如果发现异常,应采取停药等适当措施。
如果使用后引起皮疹、瘙痒、水肿、总胆固醇及尿素氮升高、蛋白尿等各类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本药主要经肝脏代谢,而老年患者肝功能低下者居多,当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时,应慎重服药,必要时应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本品需要保留在干燥阴凉处,使用之前还需排除恶性肿瘤等情况。
药物贮存
密封,于阴凉干燥处(不超过20℃)保存。
本品应放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
其他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应禁止服用。
由于本品可能会掩盖由胃癌引起的相关症状,故在使用前应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本品尚无充分的长期使用经验,不宜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的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雷贝拉唑钠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20050228、H20040715、H20150044).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 [M]. 1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王建业,赵书章,陈卿奇,等.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89-91.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5]
喻维新, 赵汉臣, 张晓东. 药师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中华消化杂志, 2017, 037(006):364-378.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05):289-303.
[8]
Bae S, Kwon J, Lee M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ast Onset Proton Pump Inhibitor: Comparison of Fixed-Dose Combination of Rabeprazol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YPI-011) to the Conventional Enteric-Coated Rabeprazole. Drug Des Devel Ther. 2023 Feb 15;17:497-506. doi: 10.2147/DDDT.S391716. PMID: 36814893; PMCID: PMC9939800.
[9]
Lin M, Zhang S, Zhang M,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Kangfuxin in combination with rab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20;99(48):e23103. doi:10.1097/MD.0000000000023103.
[10]
Jia RJ, Wang XP, Zhang ZH, et al. Effect of Rabeprazole and Rebamipide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2022;28:10760296221130746. doi:10.1177/10760296221130746.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5 14:49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功效作用
用前必读
用法用量
用后必读
注意事项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