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阿莫罗芬乳膏
[yán suān ā mò luó fēn rǔ ɡāo]
英文:
Amorolfine Hydrochloride Cream
类型:
西药医保乙类OTC甲类非精麻类药品无成瘾性
禁忌:
过敏禁用,孕妇禁用,哺乳期禁用,过敏体质慎用,儿童慎用
功效作用
本品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真菌药物,具有抑制真菌及消灭真菌的作用。
适应证
本品可用于治疗由敏感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如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
药物联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外用药品联合治疗的研究报道。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灰指甲吗?
灰指甲规范名称为甲癣。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一般不用于甲癣治疗,通常推荐甲癣患者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甲癣并不是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适应证,对甲癣治疗效果比较差。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主要适用于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治疗时直接涂抹于感染区域皮肤。
临床上一般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癣,需用甲锉锉光病甲后涂药,具体使用方法请咨询医生。
用前必读
对本品过敏者、哺乳期女性、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女性应禁用本品。对于老人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本品。
禁用情况
对本品的活性成分及其辅料过敏者禁用。
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
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本品。
药物性状发生改变(如变色)时禁止使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儿童不推荐使用。
特殊人群
孕妇
本品禁用于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女性。如果已经怀孕或计划怀孕,为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请主动、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哺乳期女性
由于缺少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所以本品应避免用于哺乳期妇女。
儿童
缺乏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不推荐用于儿童。
老人
目前尚未老人用药注意事项,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相互作用
目前尚无权威资料指导本品不能与哪些药物联用,如正在接受治疗的皮肤需要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法用量
本品外用于被真菌感染的皮肤,用法用量请阅读具体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用药,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剂型规格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乳膏剂。
规格为0.25%浓度,常见包装包括5克/支/盒、10克/支/盒、15克/支/盒、20克/支/盒。
具体用法
用法
在受感染皮肤区域均匀涂抹一薄层本品。
在治疗期间,避免使用指甲油或人工指甲。
用量
每天晚上使用1次。
应持续使用本品直至观察到临床状况痊愈,此后再坚持使用数天。
一般治疗周期不应少于2周,不应超过6周。
用后必读
本品一般需坚持使用数月,用药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皮肤刺激、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酌情进行剂量调整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起效时间
本品起效时间⽬前尚无明确数据,与药物剂型、患者的病情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具体请遵医嘱使用。
维持时间
本品的药物维持时间尚不明确,一般建议每日晚上用药1次,患者遵医嘱用药即可。
不良反应
表现
少数患者用药后局部皮肤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痛、红斑、瘙痒,皮肤烧灼感,出现接触性皮炎者非常罕见。
处理方式
如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明显不适,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搔抓即可,如果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明显皮疹、皮肤剧烈瘙痒或刺痛等情况,可用清水清洗干净药物并立即停药,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对症治疗。
药物漏用
本品每天晚上使用1次,如当天晚上漏用,一般无需补用,第二天晚上继续用药即可,通常影响不大。
患者切勿自行加倍使用,如有特殊情况,可咨询医生使用。
药物过量
目前尚无关于本品过量使用的研究资料,请遵医嘱使用,如不慎过量,还请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还请及时就医。
药物停用
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局部皮疹加重、剧烈瘙痒等明显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当患者感染消除、临床状况完全治愈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接触眼睛、耳朵、口腔、鼻,仅可外用于感染区域皮肤,其他注意事项如下。
药物贮存
本品避免高温储存,应于低于30℃的环境中保存。
本品应远离儿童,家长需注意将本品放置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以防儿童误用或误服。
其他
第一次使用本品请咨询专业医生并确诊为适用本品的皮肤真菌病。
连续使用本品6个月如症状无缓解请咨询专科医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20133066、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18).
[3]
杨宝学,张兰. 实用临床药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5]
喻维新,赵汉臣,张晓东.药师手册(第四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
[6]
李斌,陈达灿.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7]
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8]
丛玉隆. 实用检验医学:上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9]
张学军,涂平. 皮肤性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0]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3 10:30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