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海鲜过敏指人体对海鲜及其制品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是常见的食物过敏
可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斑、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主要由进食鱼类、甲壳类及软体动物及其制品引起
远离过敏原,并进行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定义
海鲜过敏是进食、接触或吸入海鲜或其制品所引发的,是人体对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IgE抗体介导的过敏以及其他过敏综合征[1]。
海鲜过敏是成人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也是幼儿最常见的六大食物过敏之一[1-2]。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
IgE介导的反应(速发型):是最常见的海鲜过敏反应,不同海鲜的过敏原存在差别[3]。
非IgE介导的反应(迟发型):部分海鲜可导致。
发病情况
海鲜过敏的患病率估计为1%~3%[2,4]。
儿童患病率显著低于成人,男孩患病多于女孩[5]。
成人中,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5]。
海鲜过敏和民族有关,美国的研究发现,非洲裔美国人的海鲜过敏率最高[5]。
病因
致病原因
海鲜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其病因为进食或其他方式接触海鲜。
海鲜中含有的致敏蛋白组分,是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成分。
海鲜及其制品(过敏原)通过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及其他方式接触人体后,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常见的过敏原:
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鱼类主要是小白蛋白[6];其他还包括烯醇化酶、醛缩酶和鱼明胶[7-8];小虾、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主要为原肌球蛋白和肌质钙结合蛋白[9]。
非IgE介导的海鲜过敏发病机制不明。
常见导致过敏的海鲜类食品:
有鳍鱼类:鲑鱼、金枪鱼和鳕鱼等。
甲壳类动物:小虾、大虾、蟹、龙虾和小龙虾等。
软体动物:鱿鱼、蜗牛和双壳类(扇贝、蛤蜊、牡蛎、贻贝)等。
高危因素
过敏家族史[10]。
症状
主要症状
海鲜过敏的主要表现包括皮肤表现如荨麻疹、瘙痒、红肿;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系统症状如喷嚏、流涕,重者可出现哮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海鲜过敏还会发生过敏性休克[10]。
过敏反应的类型不同,表现也存在差异。
IgE介导的反应
是最常见的海鲜过敏反应,发病迅速,通常发生在摄入后几分钟到1小时内出现,可为轻度,也可为致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4,11]。
皮肤
潮红(红斑)、瘙痒、荨麻疹、水肿。
口咽部
嘴唇、舌头或上腭发痒或刺痛。
嘴唇、舌头水肿,金属味。
呼吸系统
鼻痒、充血、流鼻涕和打喷嚏。
喉部瘙痒和“紧绷”,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喘鸣。
呼吸短促(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喘息和发绀(指端和嘴唇青紫)。
胃肠系统
恶心、腹痛、呕吐、腹泻。
吞咽困难。
心血管系统
胸痛、心悸。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
低血压。
神经系统
昏厥或眩晕的感觉。
焦虑、忧虑。
癫痫发作、头痛和意识模糊。
幼儿可能有突然的行为改变(抱抱、哭泣、变得易怒、停止玩耍)。
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感觉系统
眶周瘙痒、红斑和水肿、流泪和结膜红斑。
听力困难。
非IgE介导的反应
为逐渐出现的过敏症状,呈慢性化表现[10]。
胃肠道反应
恶心、腹绞痛。
多次、连续性的呕吐或腹泻。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由皮肤职业性暴露于海鲜所致,如食品加工者或包装者。
皮肤可出现瘙痒、红斑、灼痛。
严重时可出现水疱。
并发症
过敏性休克
海鲜过敏反应较为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危及生命。
哮喘
海鲜过敏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若过敏者有哮喘病史,可能会诱发哮喘发病。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颜面部青紫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若食用海鲜及其制品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皮肤科
当患者出现皮肤红斑、瘙痒、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应有亲友陪伴,避免出现意外。
皮肤瘙痒难耐时,需避免抓挠,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是否有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等呼吸困难症状?
是否有嘴唇、舌头或上腭发痒、刺痛、水肿等症状?
是否有鼻痒、充血、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
是否有喉部、喉部瘙痒和“紧绷”、胸闷等症状?
这些不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有食用或接触过海鲜及海鲜制品?
是否有家人或亲属对海鲜过敏?
既往有无其他过敏史?
吃过什么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专科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口服食物激法试验、免疫测定法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激素类药物: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
诊断
诊断依据
海鲜过敏根据近期食用或接触过海鲜及海鲜制品史,并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呼吸困难,以及嘴唇、舌头或上腭发痒、刺痛、水肿等症状可初步诊断。
血常规检查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增高,皮肤点刺试验、口服食物激法试验确定海鲜为过敏原,可进一步确诊或与其他疾病鉴别。
病史
食用或接触过海鲜及海鲜制品。
海鲜过敏家族史。
既往过敏史。
临床表现
食用或接触过海鲜及海鲜制品后出现以下症状。
皮肤瘙痒、红斑、水肿。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鼻痒、充血、流鼻涕和打喷嚏、呼吸困难等。
嘴唇、舌头或上腭发痒、刺痛、水肿等。
头晕头痛、焦虑不安、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视诊可见嘴唇、舌头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增高,提示机体发生过敏反应。
专科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
评估某种特定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用于明确过敏原。
测试过程中可在测试部位出现风团(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水肿样团块),伴红斑、瘙痒症状。
皮肤过敏试验有可能发生潜在危及生命的全身性变态反应。试验期间不可离开诊室,出现不适立即告知医生。
口服激发试验
明确过敏反应是否与某种食物相关,还能确定确诊的食物过敏是否已消退。
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强阳性时,不宜进行。
免疫测定法
用于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
包括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和荧光酶免疫分析法,试验的结果报告为食物特异性IgE水平,浓度越高过敏可能性越大。
鉴别诊断
鲭鱼中毒
相似点:都可在进食后出现皮肤潮红和荨麻疹、口周刺痛和灼烧感等症状。
不同点:鲭鱼中毒是因鱼肉在变质过程产生组胺样化学物质所致。鲭鱼中毒患者没有针对这种鱼的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激发试验可有进行鉴别诊断。
异尖线虫过敏
相似点:都可在进食后引发全身性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腹痛等症状。
不同点:异尖线虫可以使鱼感染,如鲱鱼、鳕鱼等。在进食生的或未熟的受感染鱼类会出现症状,且多在进食后2~24小时出现。但进食深度冷冻或者熟鱼后不出现症状。
食物添加剂过敏
相似点:都可在进食后出现红斑、瘙痒、皮疹等表现。
不同点:食物添加剂过敏在进食加工过的海鲜,如吃市售的成品或罐头后发生过敏反应,但进食新鲜鲜的同种海鲜无过敏。海鲜过敏时吃新鲜或加工过的同种海鲜均发生过敏反应。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过敏症状,控制过敏反应。
治疗原则:首先应隔离过敏原。轻微症状密切观察;急性症状积极抢救和抗过敏治疗。
一般治疗
海鲜过敏患者应立即停止食用、接触海鲜或海鲜制品,同时避免再接触相关过敏物质。
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需注意休息,呼吸困难患者需进行氧气吸入。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用于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的海鲜过敏患者的急救治疗。
常用药物:盐酸肾上腺素。
抗组胺药物
用于出现明显过敏症状的患者。
常用药物: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倦、头痛、视物模糊等。用药后不宜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机械操作。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的患者。
常用药物: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等。
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后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导致“肾上腺危象”,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
其他药物治疗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和富马酸酮替芬,主要用于抗组胺、局部用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耐受者。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主要用于呼吸道的过敏症状。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常用的有他克莫司,用于皮肤过敏症状,可减轻瘙痒,减少激素的使用。
预后
治愈情况
海鲜过敏症状轻微,在停止食用或接触海鲜后多可自愈。
症状较重者经及时治疗,一般可痊愈。
出现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治疗不及时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危害性
海鲜过敏可导致皮肤潮红(红斑)、瘙痒、荨麻疹,可影响美观。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可导致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的并发症,严重危害过敏者健康。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在明确过敏原之前,忌食用海鲜及海鲜制品,如鲑鱼、金枪鱼、大虾、蟹、牡蛎等。
明确过敏原后,可以适当吃其他海鲜,但要注意观察,吃后或接触后出现皮肤红、痒或起疹子,要立即停止再吃。
如果过敏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应注意吃些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如米粥、软面,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补充瘦肉、蛋、奶及豆类食物,避免因忌食海鲜导致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少。但不要吃烧烤或麻辣的食物,避免刺激。
生活管理
避免接触含海鲜的致敏物质,以免交叉接触导致过敏,如超市的海鲜柜台、共用夹取过海鲜及其制品的器具。
适当运动,如果无明显的头晕、乏力、恶心等,可恢复锻炼,如户外散步、做体操、打球等。
注意穿衣宽松,避免束缚或摩擦皮疹。
注意充分休息,不要熬夜。
病情监测
可注意监测呼吸困难程度,局部皮肤状况,如皮疹、水肿等是否逐渐缓解。
出现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
预防
海鲜没有特异性预防的方法,因此需要注意远离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海鲜及其制品。如果存在海鲜过敏或者不清楚自己是否海鲜过敏,应注意下述问题:
不要吃可能有海鲜成分的食物。
其他人烹饪海鲜时不要靠近。
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餐厅服务员,你对海鲜过敏。
参考文献
[1]
Sicherer SH, Sampson HA. Food allergy: A review and update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8,141:41.
[2]
Gupta RS, Warren CM, Smith BM, et al. Pediatrics [M]. 2018.
[3]
Ruethers T, Taki AC, Johnston EB, et al. Seafood allerg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fish and shellfish allergens[J]. Mol Immunol, 2018,100:28.
[4]
Gupta RS, Warren CM, Smith BM, et al.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Food Allergies Among US Adults[J]. JAMA Netw Open,2019,2:e185630.
[5]
Sicherer SH, Muñoz-Furlong A, Sampson HA. Prevalence of seafood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determined by a random telephone survey[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4:159.
[6]
Swoboda I, Bugajska-Schretter A, Verdino P, et al. Recombinant carp parvalbumin, the major cross-reactive fish allergen: a tool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fish allergy[J]. J Immunol,2002,168:4576.
[7]
Kuehn A, Hilger C, Hentges F. Anaphylaxis provoked by ingestion of marshmallows containing fish gelatin[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9,123:708.
[8]
Kuehn A, Hilger C, Lehners-Weber 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enolases and aldolases as important fish allergens in cod, salmon and tuna: component resolved diagnosis using parvalbumin and the new allergens[J]. Clin Exp Allergy,2013,43:811.
[9]
Shiomi K, Sato Y, Hamamoto S, et al. Sarcoplasmic calcium-binding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s a new allergen of the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J].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8,146:91.
[10]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M]. 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1]
Bock SA, Muñoz-Furlong A, Sampson HA. Fatalities due to anaphylactic reactions to food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 107:191.
[12]
Feng C, Teuber S, Gershwin ME. Histamine (Scombroid) Fish Poison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16, 50:64.
[13]
Banks TA, Gada SM. Cross-reactivity and masqueraders in seafood reactions[J]. Allergy Asthma Proc,2013, 34:497.
[14]
Daschner A, Pascual CY. Anisakis simplex: sensitization and clinical allergy[J].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5,5:281.
[15]
Navratil M, Pavić I, Paštar Z, Caleta D.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after ingestion of sandwich with soy containing canned tuna: case report[J]. Acta Dermatovenerol Croat,2011,19:176.
[16]
Allergies: Shellfish[OL]. Cleveland Clinic.[2022-08-24].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1319-allergies-shellfish.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9 19:56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