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酯片
[tóu bāo fū xīn zhǐ piàn]
英文:
Cefuroxime Axetil Tablets
类型:
西药医保甲类处方药
禁忌:
过敏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驾驶慎用
功效作用
头孢呋辛酯为杀菌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呋辛的口服前体药,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耐受,可广泛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性疾病。
耳鼻喉及呼吸道感染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卡他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如轻至中度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由化脓性链球菌敏感菌株引起。
轻至中度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敏感菌株或流感嗜血杆菌(仅包括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
细菌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引起。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
非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如疖病、脓皮病和脓疱病等,由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由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引起。
早期莱姆病
适用成人和3月龄以上儿童,本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敏感菌株引起。
淋病、无并发症的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由淋病奈瑟菌敏感菌株(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菌株)引起[1-2]
药物联用
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用前必读
本品对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有效,在使用前建议参考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特殊人群、患有某些特殊疾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者需要注意是否适合使用,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用情况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慎用情况
哺乳期慎用。
妊娠早期患者慎用。
有青霉素或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者慎用。
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12岁以下儿童服用需确保具备整片吞服的能力,慎用。
特殊人群
孕妇
尚无临床证据显示头孢呋辛酯有胚胎致病或致畸作用。但与所有药物一样,妊娠早期患者慎用本品。
哺乳期女性
头孢呋辛酯片可泌入乳汁,故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服药期间暂停哺乳。
儿童
本品需要吞服,12岁以下儿童服用需注意确保具备整片吞服的能力,因此幼龄儿童患者可服用头孢呋辛酯其他适宜剂型。
尚无 3 月龄以下儿童使用头孢呋辛的相关经验。
老年人
对有肾损伤或在接受肾透析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当每日最大服用剂量不超过1g时,无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
其他
头孢呋辛钠清除半衰期随着肾功能的降低而增加,因此肾功能损害需要调整剂量。
相互作用
本品与其他药物或食物(包括饮料)一起使用时,会彼此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使用或药物剂量。以下仅列举主要且常见的药物,具体可咨询医生的意见。
禁止联用
本品禁止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联用,有报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头孢菌素联合用药可导致肾毒性。
本品与乙醇可发生双硫仑反应,因此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谨慎联用
本品与呋塞米等强利尿剂合用时需严密观察肾功能情况,以避免肾损害的发生[6]
丙磺舒与头孢呋辛酯片同时服用时,其药时曲线下面积可增加50%。
相比空腹而言,降低胃酸的药品可能导致头孢呋辛酯生物利用率降低,易于抵消进食后增加的吸收作用。
和其他抗菌药物一样,本品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导致雌激素重吸收减少并降低合并使用口服避孕药的疗效。
用法用量
本品为处方药,请阅读具体药品说明书,遵医嘱用药。治疗多数感染的常规疗程为7天,如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剂型规格
片剂:0.125g/片;0.25g/片;0.5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头孢呋辛酯片应吞服,不可掰碎服用。
治疗多数感染的常规疗程为7天(范围为5~10天)。
餐后服用头孢呋辛酯片可获得最佳的吸收效果。
12岁以下儿童服用需注意确保具备整片吞服的能力,因此幼龄儿童患者可服用头孢呋辛酯其他适宜剂型。
用量
成人
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和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非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大多数感染: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
轻至中度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或500mg。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
肾盂肾炎: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
成人无并发症的淋病、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推荐剂量为单剂口服1g。
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莱姆病: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500mg,服用14天(范围为10~21天)。
儿童
头孢呋辛酯片不可掰碎服用。12岁以下儿童服用需注意确保具备整片吞服的能力,因此幼龄儿童患者可服用头孢呋辛酯其他适宜剂型。
通常给药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25mg或每日2次,每次10mg/公斤体重,每日最大剂量为250mg。
急性扁桃体炎和咽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25mg,最大日剂量为250mg。
非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推荐给药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或每日2次,每次15mg/公斤体重,每日最大剂量为500mg。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2岁以上儿童服用剂量通常为每日2次,每次250mg或每日2次,每次15mg/公斤体重,每日最大剂量为500mg。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给予: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
肾盂肾炎: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推荐疗程为10~14天。
3个月至12岁儿童的莱姆病: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50mg(或15mg/公斤体重),服用14天(范围为10~21天)。
老年和肾损伤患者
对有肾损伤或在接受肾透析的患者或老年患者,每日最大服用剂量不超过1g时,无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
用后必读
头孢呋辛酯片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多数程度较轻,呈一过性。但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重视。用药后密切观察,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药物起效时间
口服头孢呋辛酯片后2~3小时可达头孢呋辛血药浓度峰值Cmax(4.1mg/l),在此之前药物已经起效[3]
药物维持时间
头孢呋辛酯片的维持时间在12小时左右,该药物血清半衰期为1至1.5小时,老年(平均年龄84岁)患者的血消除半衰期可延长至约3.5小时。一天需服用2次。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
感染和侵袭性疾病:念珠菌过度生长。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神经系统疾患:头痛、头晕。
消化系统疾患:胃肠道紊乱,包括腹泻、恶心和腹部疼痛。
肝胆功能失调: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一过性肝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少见和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不常见:皮疹;罕见:荨麻疹、瘙痒;非常罕见:药物热、血清病和速发性过敏反应。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患:不常见:Coomb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非常罕见:溶血性贫血。
消化系统疾患:不常见:呕吐;罕见:伪膜性结肠炎。
肝胆功能失调:非常罕见:黄疸(主要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炎。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患:罕见:间质性肾炎;非常罕见: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出疹性坏死松解)。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过敏反应需引起重视,一旦出现过敏症状,需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消化系统反应处理方法:出现胃肠道紊乱症状应告知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调整药量;如发生轻度假膜性肠炎,停药即可,但对于中、重度假膜性肠炎患者,须对症处理并给予抗艰难梭菌的抗菌药物。
血液学异常的处理方法: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会发现异常,平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表现症状,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皮肤反应的处理方法:如果出现了皮肤松弛、红肿、疼痛、发白等,要及时就医,这可能是严重皮肤病的征兆。
其他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服用该药引起肾功能损害、黄疸等要立即就医,紧急对症进行治疗处理。
药物漏用
无需补服:一般情况下,本品口服每日两次,如早8点晚20点各用药1次。如果是14点之后想起早8点忘记服药,无须补服,20点正常用药即可。
需要补服:如果是14点之前想起早8点忘记服药,可以立即补服,到20点时正常服药即可。
药物过量
危害
过量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会造成对脑的刺激,从而导致抽搐。
处理措施
如不慎药物过量使用,采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降低头孢呋辛血药浓度。
药物停用
若使用本品超过常规用药疗程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对头孢呋辛或其他头孢菌素过敏,应立即停用该药。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调整用药。
注意事项
本品需要密封,避光,30℃以下贮藏。其他部分注意事项如下,
接受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因为药物可能引起肾功能损伤,定期检查能尽量避免严重、危急的损害。
使用本品治疗的病人,建议使用葡萄糖氧化法来测定血糖。本品不会干扰肌氨酸酐的碱性苦味酸盐鉴定法。
与其他抗菌药物相同,使用头孢呋辛酯片会引起念珠菌的过度生长,长期使用会引起其他非敏感性细菌的过量繁殖(如肠球菌和艰难梭菌),需中断治疗。
本品与乙醇可发生双硫仑反应,因此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参考文献
[1]
头孢呋辛酯片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20143017、H20103409、H20130343等).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
任娟清.实用药物手册 [M]. 4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4]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喻维新, 赵汉臣, 张晓东. 药师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
[6]
(英)S.C.斯威曼.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 李大魁,金有豫,汤光, 等译.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7]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 [M]. 1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8]
杨宝学, 张兰. 实用临床药物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5 16:19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