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fù fāng ān fēn wán àn jiāo náng]
英文:
Compound Paracetamol and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类型:
西药医保乙类OTC甲类非精麻类药品具有成瘾性
禁忌:
过敏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禁用,过敏体质慎用、孕妇慎用、哺乳期慎用
功效作用
本品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复方制剂,由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组成;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症状。
适应证
本品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等。
本品中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咖啡因属于中枢兴奋剂,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效果,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金刚烷胺具有抗击亚甲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繁殖的作用;人工牛黄具有解热、镇惊作用。
但近年来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耐药严重,临床不推荐用作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联用
目前该药物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用前必读
注意药品保质期,药品性状如颜色、形状、味道等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特殊人群、患有某些特殊疾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者需要注意是否适合使用,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用情况
对本品及本品中任何辅料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不得同时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慎用情况
肝功能不全慎用。
肾功能不全慎用。
脑血管病史慎用。
有精神病史、癫痫病史患者慎用。
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慎用。
1岁以上儿童慎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老年患者慎用。
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青光眼患者慎用。
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慎用。
驾驶员及操作精密仪器者慎用。
特殊人群
孕妇:由于本品金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均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毒性且可致畸,故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因本品通过乳汁分泌,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为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故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1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品。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故儿童慎用。
老年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代谢减慢,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其他:运动员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互作用
本品与其他药物或食物(包括饮料)一起使用时,会彼此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使用或药物剂量。以下仅列举主要且常见的药物,具体可咨询医生的意见。
服药期间不宜饮用含乙醇饮料,因可增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眩晕、头重脚轻、直立性低血压等。
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与其他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肾毒性的风险,用药请遵医嘱。
抗凝药:本品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长期大量合用,可减少凝血因子在肝内的合成,增强抗凝药的抗凝作用,用药请遵医嘱。
氯霉素:本品与氯霉素合用,可增加氯霉素的毒性,用药请遵医嘱。
苯巴比妥类药物:本品与苯巴比妥等合用,可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用药请遵医嘱。
中枢神经兴奋药:本品与中枢神经兴奋药(如咖啡因)合用,可增强中枢神经的兴奋,严重者可引起惊厥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用药请遵医嘱。
用法用量
本品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需要遵医嘱,切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用法及用量。本药是感冒对症治疗药物,用药3~7天,症状未缓解,请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剂型规格
胶囊剂: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烷胺100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小丸。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适量温水送服。
用量
成人,一次1粒,一日2次。
用后必读
本品使用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影响生活工作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酌情进行剂量调整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起效时间是多久目前尚没有明确数据,与药物剂型、患者病情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请遵医嘱服用。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维持时间目前尚无明确数据,与患者的病情和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
过敏反应:皮疹、红肿等。
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血清胆红素、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血清转氨酶增高、出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
肝肾功能异常:食欲不振、下肢水肿、排尿困难等。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嗜睡、轻度头昏,幻觉、精神紊乱、语言含糊不清、不自主眼球运动等。
其他:视物模糊、口鼻及喉干、便秘、疲劳无力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如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通常可继续用药或停药后1~2天后可自行缓解;如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请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如出现轻微过敏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通常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请立即停药并就医,并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等;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周围人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就地抢救。
如出现血液系统反应,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遵医嘱进行适当的替代治疗。
药物漏用
若患者发现漏用的时间较短,则尽快补服;如果想起用药的时候,已经距离下次用药时间不足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不需要补服,下次按正常剂量用药即可。绝对不可以一次使用双倍剂量。
需要补服:如患者本应在当天8时、20时分别用药一次,8时忘记用药,若患者在14时之前记起忘记服药,则尽快补服。
无需补服:如患者本应在当天8时、20时分别用药一次,8时忘记用药,若患者在14时之后记起忘记服药,则无需补服,于下次用药时间20时按正常剂量用药即可。
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最大程度上避免漏服。
药物过量
目前临床没有患者服用本品药物过量的可靠数据,药物过量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胃肠道反应及处理方法
症状:恶心、厌食、多汗、呕吐、胃痉挛、胃痛或腹泻等。
措施:一般情况下,减少给药剂量或停药,症状会减轻甚至是消失,但如果长时间症状未缓解,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洗胃、催吐、大量补液以加快药物排泄,并及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拮抗剂乙酰半胱氨酸,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静脉给药。
肝功能损害及处理方法
症状:过量用药2~4天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等。
措施: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请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肝药(如甘草酸二胺)等。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及处理方法
症状:头晕、恶心、浑身乏力、出汗等。
措施: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对症治疗,如止吐药(甲氧氯普胺)。
其他
症状:动作过多、惊厥、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
措施: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抗心律失常药(如维拉帕米)等。
药物停用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请立即停药并就医。
预防用药持续服用不应超过10天。
用药3~7天,症状未缓解,请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若患者正常服用后症状消失,则可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本品需要密闭,在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其他注意事项如下。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嗜睡、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驾驶机动车或高空作业等。
服药期间,避免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参考文献
[1]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13021912、H36020169、H14023732等).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1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
对乙酰氨基酚.[2023-01-12](https://www.drugs.com/paracetamol.html)
[7]
对乙酰氨基酚.[2023-01-1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77919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R/OL]. (2020-10-27)[2023-12-05].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11/a943c67d55c74e589d23c81d65b5e221/files/a671529d4c7b428b88489f71212df083.pdf
[9]
杨宝学, 张兰. 实用临床药物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10]
喻维新, 赵汉臣, 张晓东. 药师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5 19:53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