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本品是一种电解质补充液,氯离子和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
浓度为0.9%(即生理盐水溶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对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适应证
各种原因导致的失水:如肠胃炎、中暑、烧伤、出血等导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一种罕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应用低渗或等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
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危害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可用氯化钠纠正其引起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作冲洗剂外用:本品可冲洗手术创面、眼部和洗涤伤口。
注射剂溶媒和稀释剂: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本品常作为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所选的溶媒。
还可以用于产科的水囊引产。
药物联用
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以下仅为部分举例。
与其他药物合用可作为稀释剂:0.9%的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渗透压与血浆一致,常用于溶解或稀释不同的注射剂,使其不会对血浆渗透压产生影响,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氯化钠与氯化钾、氯化钙溶于水制成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林格液较氯化钠溶液增加了钾离子、钙离子,结构上比生理盐水更类似体液的构成,在用于调节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时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
用前必读
注意药品保质期,药品性状如颜色、形状、味道等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特殊人群、患有某些特殊疾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者需要注意是否适合使用,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同生产厂家禁忌慎用提示不同,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医嘱用药,以下内容供参考。
禁用情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禁用。
心力衰竭者禁用。
肺水肿者禁用。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者禁用。
肝硬化腹水禁用。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利尿剂反应不佳者禁用。
高钠血症禁用。
慎用情况
高血压者慎用。
低钾血症者慎用。
肾病综合征及特发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患者慎用。
妊娠而有浮肿者慎用。
心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慎用。
轻度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特殊人群
孕妇
孕妇使用时应谨遵医嘱,由于氯化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禁用。妊娠而有浮肿者需要谨慎使用。
哺乳期女性
未见报道本品会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和青少年
因小儿的肾功能和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全,小儿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应该严格控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老人
因老人的肾功能和心肺功能退化,老人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应该严格控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心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谨慎使用。
其他
本品不同生产厂家对水肿患者和肾病患者等的使用禁忌指导意见不同,以药品说明书为准,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
相互作用
作为药物溶剂或稀释剂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体外相互作用。
与两性霉素 B 等配伍,有浑浊或沉淀、变色现象;禁忌与利血平、多粘菌素 B 硫酸盐、多粘菌素 E 硫酸盐、先锋霉素Ⅰ配伍。
用法用量
请阅读具体药品说明书,遵医嘱用药,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剂型规格
注射剂:2ml:18mg;5ml:45mg;10ml:90mg;50ml:0.45g;100ml:0.9g;165ml:1.49g;200ml:1.8g;250ml:2.25g;300ml:2.7g;400ml:3.6g;500ml:4.5g;1000ml:9g;2000ml:18g、3000ml:27g等。
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
具体用法
本品为处方药,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较个体化,应遵从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用药,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口服或输液
老年人和小儿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高渗性失水
所需补液总量(L)=[血钠浓度(mmol/L)-142]/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补充本品,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 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 mOsm/L,可给予0.6%低渗本品。待血浆渗透浓度<330 mOsm/L,改用0.9%本品。
注意: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因此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 Na +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 mmol/L。
等渗性失水
原则上予以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应注意防止高氯血症出现,请在医生指导下,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根据病情用药。配制后,氯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补给量可按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作为参考。①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②按红细胞压积计算: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为42%。
低渗性失水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
血钠低于120 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 mmol/L以上;待血钠回升至 120~125 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注意: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因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 mmol/L 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 mmol/L,不超过每小时1.5 mmol/L。
低氯性碱中毒
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00~1000 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外用
因本品渗透压和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同,因此可冲洗手术创面、眼部和洗涤伤口等。
用后必读
本品合理使用一般不发生不良反应。老年人和小儿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过多、过快地口服或输入氯化钠溶液,可能会出现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药物起效时间
氯化钠静脉注射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即刻可发挥相应的作用。口服后需要经胃肠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时间与个体身体情况有关。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在体内的药物维持时间尚无明确数据,但氯化钠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体内作为体液成分广泛分布并持续发挥作用。钠、氯离子均可被肾小球滤过,由肾脏随尿排出,少部分从汗排出。
不良反应
一般不引起不良反应,不恰当的使用可以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部分举例如下。
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症状
过多过快的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
过多、过快输注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及脑水肿等。
处理方法
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如出现水肿时,应停药并予以利尿剂对症处理;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应停药并予以强心、利尿处理等。
如体液不平衡导致的症状较严重时,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应及时联系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1-3,5]。
外用相关不良反应
用于大的体腔或者用于大的伤口表面时,有液体被大量吸收的危险性,可引起水肿等。
药物漏用
本品需遵医嘱开药,静脉使用时由医务人员配置,一般不会出现漏用情况。外用为冲洗使用,也不存在漏用情况。
药物过量
症状:输液容量过多和滴速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及脑水肿。
措施: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等对症处理。
药物停用
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应及时联系医生,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止用药。
如体液、电解质失衡导致的少尿、口渴、血压下降、休克、表情淡漠、意识障碍等症状得到好转时。
如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不见好转或越来越严重时。
如出现进行性肌肉张力增加、颤抖、运动失调、惊厥、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症状时[1-3,5]。
注意事项
本品需要密闭保存。其他部分注意事项如下,用药请遵医嘱。
本品应置于儿童不易拿取处。
使用前仔细检查包装,应完好无损、密封良好,可挤压或倒置检查,如有渗漏,禁止使用。内装液体应澄清,无可见微粒。如不符合,禁止使用。
打开包装后应尽快使用,仅供一次性使用,余液废弃。
如果需要加热,请放置于接近体温的温度下水浴或者恒温箱内加热,但是不能超过 45 ℃ 。
因需根据患者体液平衡及代谢情况及时调节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应常检查血清中钠、钾、氯离子浓度、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血压和心肺功能[1-3,5]。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 1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下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5]
氯化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35020224、H32025238、H32025864、H20084468等).
[6]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7]
熊方武,余传隆,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上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8]
陈志强,杨关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9]
彭成,黄正明.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 (上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10]
杨宝学, 张兰. 实用临床药物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1 21:00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