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pàn tuō lā zuò nà cháng róng piàn]
英文:
Pantoprazole Sod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类型:
西药医保乙类处方药非精麻类药品无成瘾性
禁忌:
过敏禁用,儿童慎用、哺乳期慎用、孕妇慎用
功效作用
本品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以使胃液中的胃酸量大为减少,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适应证
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本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促进溃疡愈合。
反流性食管炎:本品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中胃酸含量,从而降低胃内容物反流时对食管的刺激,并缓解反流引起的烧心、反酸等症状。
卓-艾综合征:又称胃泌素瘤。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肿瘤,但是对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本品等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以减少胃酸分泌,改善患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本品与2种抗生素、铋剂联用是目前主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药物联用
本品与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等)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联合使用(该联合用药方法一般称为四联疗法),可用于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联合疗法中,有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者禁止使用本品,因为目前尚缺乏联合疗法对此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经验。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区别是什么?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主要区别是成分不同,两者的适应证基本相同。
两个药物成分不同,分别为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奥美拉唑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钠属于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钠较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更轻微,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也大大降低。但在治疗疾病时具体选择哪种药物应遵医嘱。
用前必读
本品禁用于对本品过敏者。对于孕妇、哺乳期女性、老人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禁用情况
已知对本品的某种成分过敏者禁用。
禁止与利匹韦林者联用。
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联合疗法中,有中、重度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禁用。
药物性状发生改变(如变色、潮解等)时禁止使用。
慎用情况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可听从医生建议避免使用本品。
儿童慎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特殊人群
孕妇
目前本品在孕妇人群中的临床数据尚不充分,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未知,但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生殖毒性。因此孕期应咨询医生其他用药方案,避免使用本品。
哺乳期女性
目前已有本品随人类乳汁分泌的报道,但本品对婴幼儿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因此,一般不建议哺乳期女性使用。只有权衡泮托拉唑对母体的益处超过其对婴幼儿的潜在危险时,才可考虑使用此药。
若经医生权衡后需要使用本品,应停止哺乳。
儿童
目前研究资料对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一般不建议儿童使用,具体可咨询医生。
老人
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相互作用
本品与一些药物同时使用时,会彼此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药效变化,具体如下。
甲氨蝶呤:与本品合用,可能升高甲氨蝶呤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并延长其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进而引起甲氨蝶呤中毒。在需要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的情况下,可能需遵医嘱暂时停用本品。
HIV蛋白酶抑制剂:如利匹韦林、阿扎那韦等,与本品合用,会显著降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进而减弱前者的抗病毒作用。
吸收依赖胃内pH值的药物:本品有抑酸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受胃内pH值影响的药物吸收率下降,如酮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以及厄洛替尼等药物。
香豆素类抗凝药:如与华法林、苯丙香豆素等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增加出血风险。对于同时接受泮托拉唑和华法林或苯丙香豆素的患者,需要遵医嘱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用药,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剂型规格
本品为黄色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本品属于肠溶片剂,规格包括20mg/片;40mg/片(以泮托拉唑计)。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适量水送服。
为避免药物过早地释放,影响疗效,应完整吞服,不要掰开或咀嚼,更不能压碎后加入食物中服用。
每日用药1次者,一般建议在早餐前1小时配水完整服用。
每日用药2次者,一般建议于早餐和晚餐前1小时服药。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效,或因饮酒加重病情。
用量
单独服用
对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一般每日服用1片本品。部分患者,特别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可遵医嘱将剂量加倍(即每日2片)。
联合用药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患者,泮托拉唑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采取下述任何一种方案。
1片泮托拉唑肠溶片(每日2次)+1000mg阿莫西林(每日2次)+500mg克拉霉素(每日2次)。
1片泮托拉唑肠溶片(每日2次)+500mg甲硝唑(每日2次)+500mg克拉霉素(每日2次)。
1片泮托拉唑肠溶片(每日2次)+1000mg阿莫西林(每日2次)+500mg甲硝唑(每日2次)。
在联合疗法中,有甲硝唑的方案仅在其他方案不能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方予使用。
疗程
通常十二指肠溃疡在2周内愈合,如果2周的疗程不够,可继续延长治疗2周。
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需要治疗4周。如果疗程不够,可继续延长治疗4周。
由于长期用药的经验有限,疗程不建议超过8周。
特别提醒
肾功能受损和老年患者每日服用泮托拉唑的剂量一般不应超过40mg,当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使用联合疗法时,老年患者在1周治疗中也使用常规剂量的泮托拉唑(40mg,每天两次)。
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剂量应减少至隔日1片(40mg)。
联合疗法一般持续7天,此后如症状持续存在,需继续服用泮托拉唑以保证溃疡的完全愈合,用药应遵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推荐剂量。
用后必读
本品用药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酌情进行剂量调整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起效时间
本品在空腹状态下单次口服40mg后2~3小时左右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维持时间
本品的药物维持时间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建议本品每日服药1~2次,具体遵医嘱。
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后约有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及处理方式如下。
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疾病:胃底腺息肉(良性)。
偶见不良反应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
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痛等。
皮肤症状:皮疹、瘙痒。
肌肉骨骼系统症状:如腕关节、髋关节或脊柱骨折。
全身性症状:如乏力、疲劳等。
肝胆异常:如肝酶升高。
其他罕见不良反应
如抑郁、味觉障碍、视力模糊、荨麻疹、关节痛、肌痛、发热、男性乳腺发育、过敏性休克等,此类不良反应极为少见,用药时无需过于担心。
处理方式
如果出现头晕、失眠、乏力、恶心等轻微不适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清淡饮食、注意休息。但如果症状比较重或无法耐受,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如果检查时发现肝酶升高,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停药或继续用药后使用保肝药(如双环醇)等对症处理。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骨折等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医处理。
药物漏用
本品一天服用一次时,应在想起时立即补服即可,次日服药时间相应地调整到与此时间隔24小时。
本品一天服用两次时,当想起服药时距下次用药时间不足标准用药间隔的一半,则无需补服,下次用药时间按照正常剂量用药即可。
如本应在当天6时、18时分别服用,患者6时忘记服用,12时后想起则无需补服,于18时正常服用即可。但12时前想起则需按原剂量补服,并于18时正常服药。
药物过量
表现:过量使用本品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肾功能改变、氨基转移酶升高、粒细胞减少。
处理方式:过量使用本品,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也不易透析消除,一旦发生过量误服,还需立即就医,由医生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
药物停用
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以及某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胃肠道不适、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时,或检查发现肝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指标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停药。
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消失、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可遵医嘱停药;或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注意事项
本品应按要求吞服,注意合理保存药物,以免影响药效。
药物贮存
本品应在遮光、密封、阴凉处(20℃以下)保存。
本品应远离儿童,家长需注意将本品放置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以防儿童误服。
其他
因本品为抑酸药,故服用本品后不宜再同时服用其他抗酸药或抑酸药。
长期使用本品时,应遵医嘱定期监测血镁、维生素B12、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本品抑酸效果较强,主要用于病情中至重度的胃肠道疾病,不能用于治疗病变较轻的胃肠道疾病,如神经性消化不良。
疑似或确诊为胃溃疡者,如果出现无意识的明显消瘦、反复呕吐、呕血、吞咽困难、黑便等症状,应警惕上消化道肿瘤的可能,并及时至消化科进行规范检查,以免因本品缓解症状而延误诊断及治疗。
伴有骨质疏松者,使用本品期间应遵医嘱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
在进行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检测前,应至少暂停泮托拉唑治疗5天。
参考文献
[1]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J20200064,H2013338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 1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J].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9,19(5):398-402.
[5]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写作组.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医师杂志,2018,20(12):1775-1781.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05):289-303.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20206-00057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中华消化杂志, 2017, 037(006):364-378.
[8]
Bernshteyn MA, Masood U. Pantoprazole. 2022 Jul 12.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PMID: 29763120.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4 22:22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Copyright©2022 xiaohe-jiankang.com 京ICP备19038866号-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