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和操作
精准取穴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简便取穴
取穴时,站立位或仰卧位,找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及肚脐中央,将二者的连线分成5等份,取下2/5与上3/5的交点,即为关元穴。
小贴士
本穴的精准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肚脐中央为5直寸。
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而来,操作简便,便于记忆。
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
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壁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治疗操作
直刺0.8~1.3寸。
可灸。
孕妇禁刺、灸。
功效主治
功效
培补元气。
主治
局部病症:小腹疼痛。
元气虚损病症:中风脱证,虚劳里急,脱肛。
妇科病症:赤白带下、月经不调。
男科病症:遗精,阳痿,早泄。
其他病症:痢疾,遗尿,尿频,尿闭,肝炎,肠炎,膀胱炎。
日常保健
关元穴是养生要穴,属于任脉,位置在丹田,是贮藏元气的地方。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地方。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病症、妇科病症等。
按摩
用手掌掌根部推揉关元穴,持续5~8分钟,长期坚持,可以改善痛经、月经不调等。
艾灸
每天用艾条灸关元穴,温和灸5~10分钟,可辅助治疗腹痛、痛经、脱肛等。
注意:孕妇禁灸。
拔罐
用拔罐器将气罐吸附在关元穴上,留罐10~15分钟,隔天操作1次,可辅助治疗尿闭、痢疾、脱肛等。
常用配伍
配阴陵泉,治气癃尿黄、黄带阴痒。
配太溪,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疼痛。
配涌泉,治滑精、腰痛、气淋。
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治胸胁痞满。
配中极,治小便频数。
配带脉、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
配命门、肾俞、太溪、百会,治阳痿。
延展阅读
穴位信息
国际标号:CV4
来源:《灵枢·寒热病》
属性: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穴名释义
本穴在肚脐下方3寸的位置上,是人体元阴元阳关藏的地方,所以命名为关元穴。
古籍摘要
佚名·西汉《灵枢·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三》:关元,小肠募也,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足三阴、任脉之会。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八》: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九》: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暴疝(shàn)痛,少腹大热,关元主之。
王惟一·北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jiǎ)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
王怀隐·北宋《太平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窦材·宋《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席弘·宋《席弘赋》:小便不禁关元好。
李梴·明《医学入门》:关元主诸虚损及老人泄泻,遗精白浊,令人生子。
张介宾·明《类经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 岗卫娟,李素云,黄幼民,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梁繁荣,王华. 针灸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孙国杰. 针灸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解秸萍,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6]
王静. 超简单快速取穴[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刘乃刚. 超简单取穴不出错[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8]
刘乃刚. 精准取穴不出错[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9]
李志刚. 随手查系列:特效穴位随手查[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8 17:43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