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具有解酒醒脾、清热利湿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葛花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葛花(Flower of Lobed Kudzuvine)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未完全开放的干燥花。
以朵大、淡紫色、未全开放者为佳。
用于治疗酒毒伤中,不思饮食,湿热便血等[1-4]。
主要药性
味甘,性凉。归脾、胃经[5-6]。
产地选材
葛花主要为栽培品,主产于广西。
野生品除新疆、西藏、青海外都有分布[2]。
性状特征
葛花呈不规则扁长形或扁肾形,花萼呈钟形,灰绿色,萼齿覆盖白色或黄色茸毛。
花瓣呈淡棕色,紫红色或蓝紫色,旗瓣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翼瓣和龙骨瓣近似镰刀形。
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雌蕊细长,微弯曲。
香味轻微,味淡。以朵大、淡紫色、未开放者为佳[2]。
储存方法
放置通风干燥处,防蛀[7]。
古籍记载
《滇南本草》:“治头目眩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胃,酒毒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解酒毒。”
《纲目》:“治肠风下血。”
《别录》:“主消酒。[8]”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解酒醒脾,清热利湿[4]。
主治病证
酒毒伤中,不思饮食,呕逆吐酸,湿热便血[2,4]。
作用分析
解酒醒脾
葛花擅于解酒毒,是治疗醉酒、酒毒损伤脾胃正气的重要药材。
可用于治疗酒毒积聚体内引起的头晕头痛,胃脘及胸部堵塞满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烦躁口渴,泛吐酸水等。
清热利湿
酒是粮食酿造而成,中医认为酒属于膏粱厚味,过量饮酒或长期酗酒,可酿生湿热,损伤脾胃。
葛花味甘,性质平和而偏凉,可用于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改善酒毒湿热损伤脾胃引起的进食减少,尿少,小便不畅,痢疾,便血等[2]。
临床应用
酒毒内蕴,正气受损
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呕吐痰涎,常配伍砂仁、木香、白豆蔻、沉香等。
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晕头痛,胸闷呕吐,常配伍小豆花。
治酒毒损伤正气,引起气血不足、湿邪阻滞经络,症见半身不遂,常配伍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等。
治长期嗜酒,酒毒酿生湿热之邪,损伤脾胃者,症见头痛,烦躁口渴,进食减少,呕吐酸水,身体疲倦,尿少,痢疾,常配伍青皮、泽泻、木香、茯苓等[2]。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葛花有抗肝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解酒、抗氧化、降血糖等药理作用[2]。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葛花泡水喝的七大功效
葛花泡水没有七大功效之说,其主要功效有解酒,醒脾和胃等功效,具体如下:
1.解酒:葛花味甘平,擅长于解酒毒,过量饮酒引起的头痛头晕,呕吐等,可以葛花泡水,帮助酒精代谢排出。
2.醒脾和胃:葛花入胃经,可以醒脾和胃,对于脾胃不和,脾胃虚弱引起的胸膈饱胀、呕吐、呃逆(打嗝)、口苦、纳差(食欲不佳)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气血不足,津液亏虚的病人慎用,以免伤津损耗气血,其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药物泡水不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完全析出,仅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私自服用。
干葛花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干葛花通常是指中药葛花,葛花功效是解酒毒、醒脾和胃,可用于治疗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等症。
葛花是中药,味甘,性平。归胃经,葛花是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未开放花蕾,采集、晒干后使用。具有解酒毒、醒脾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葛花有解酒、抗肝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建议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使用中药,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葛花的功效与禁忌
葛花具有解酒醒脾,止血的功效。葛花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对葛花过敏者禁用。
葛花属于解表药,葛花科属为豆科植物野葛、苦葛藤的花。葛花又名葛条花。葛花入胃经。葛花性味甘,凉。
葛花具有解酒醒脾,止血等功效。葛花内服外用均可。葛花长于治疗脘腹胀满,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呕逆吐酸,肠风下血等。
葛花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葛花性寒凉,便溏泄泻者,脾胃虚寒者慎用葛花。对葛花有过敏史者禁用葛花。如若需要,请在专业中医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请勿自行用药。
使用方法
葛花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葛花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5克。
本品还可入丸剂、散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4-5]。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去除花柄、杂质,筛去灰屑[7]。
组成方剂
葛花解酲(chénɡ)汤
药物组成:白豆蔻仁、缩砂仁、葛花、干生姜、神曲炒黄、泽泻、白术、橘皮去白、猪苓去皮、人参去芦、白茯苓、木香、莲花青皮去瓤。
功能与主治:分消酒湿(消除酒毒和湿邪),理气健脾。适用于治疗酒毒积聚,损伤脾胃正气引起的眩晕呕吐,胸膈堵塞满闷,进食减少,身体疲倦,小便不通畅,腹泻[9]。
制成中成药
五花茶颗粒
药物组成:甘草、葛花、槐花、鸡蛋花、金银花、木棉花。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治疗湿热蕴积肌肤引起的湿疹。
金菊五花茶颗粒
药物组成:金银花、木棉花、葛花、野菊花、槐花、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用于治疗大肠湿热引起的腹泻,痔疮便血以及肝热引起的眼睛红肿,风热咽痛,口舌溃烂[10-11]。
药膳食疗
酒醉不解,呕吐,打嗝,酸水上泛
香橙皮480克(去白),陈橘皮480克(去白),檀香120克,葛花240克,绿豆花240克,人参60克(去芦),白豆蔻60克,食盐180克(炒)。
以上各味研为细末,每日空腹用热水送服10克。
酒后头痛头昏,烦渴,恶心呕吐
葛根20克,葛花10克,枳椇子15克。
以上三味水煎2次,取汁600~800毫升,在2小时内分3~5次饮用。
酗酒引起的头痛头晕,口燥咽干,打嗝,食欲减退
葛花15克,葛根粉240克,赤小豆花60克,绿豆花60克,白豆蔻15克,柿霜120克。
以上各味共研细末,用生藕汁捣烂后调和成丸,如弹子大。每次嚼碎服用1丸[12]。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葛花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葛花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本品应按照医生叮嘱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葛花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无酒毒者及饮酒过度已伤身者,不可服用本品。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13]。
鉴别用药
葛花与葛根
葛根、葛花同出于一种植物,是不同的入药部位,功效作用也不同。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其味辛、甘,性凉,用于解除肌肤表面的邪气,促进疹子向外透发,清退热邪,促进津液生成,提升机体的阳气,止泻。
葛根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感受外界邪气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怕冷发热,麻疹不透,热病消渴(多饮多食多尿等症),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等。
葛花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花,其质地轻清,气味芳香,性质平和,擅于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治疗饮酒过度,引起湿邪内生,湿邪困阻脾胃之证[14]。
参考文献
[1]
李振吉.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3]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中药材标准(2016年版)[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王建,张冰. 临床中药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5]
张廷模. 临床中药学[M]. 3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6]
钟赣生,杨柏灿. 中药学[M]. 5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7]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8]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
李冀,左铮云. 方剂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10]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下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11]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上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12]
谢梦洲,朱天民. 中医药膳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4]
高学敏,钟赣生. 中药学第2版(上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30 15:00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