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般人群的正常范围:小于25μg/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或10μg/L(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等
一种胎儿早期合成的蛋白质,常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等
新生儿与孕妇体内含量较高,是正常现象
病情好转后,指标一般会相对降低
定义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胎儿发育早期合成的蛋白质,在孕妇和新生儿体内普遍含量较高,在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量很低。
当成年人肝细胞发生恶性病变时,AFP含量会呈几十倍地升高,因此它常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一般通过抽血的方式检测。
血液中AFP 偏高也可见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以及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恶性肿瘤。此外,发生肝炎、肝硬化时,患者血液中 AFP可能也会有轻度偏高。
因此甲胎蛋白不是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指标,还需医生根据各方面情况综合判断[1-5]。
正常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一般来说,AFP的正常范围如下。
一般人群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25μg/L。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10μg/L。
特殊人群
孕妇
怀孕3个月:18~113 μg/L。
怀孕4~6个月:160~550 μg/L。
怀孕7~9个月:100~400 μg/L。
生产后20日降至正常。
新生儿
足月顺产的新生儿:60000~120000 μg/L。
0~2个月的婴儿:25~1000 μg/L。
【特别提示】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仪器的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参考范围为准[6]。
异常情况
血液中AFP水平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原因较多,既有怀孕、新生儿等生理原因,也有肝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原因。
注意事项
该检查需进行抽血,其结果易受怀孕因素影响,检查期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检查前
检查前需要与医生沟通,如果正在怀孕,该指标会生理性地高于正常值。
AFP检查一般无需空腹,按照要求的时间到医院抽血即可。
检查中
AFP检查一般使用静脉血,如果静脉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以避免出现结果偏低的情况。
如果晕针,最好有家人陪护,并应提前告知抽血的医护人员。如出现头晕、眼花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3~5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按揉抽血部位。
AFP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可以正常生活运动。
相关指标
a-L岩藻糖苷酶(AFU)与甲胎蛋白(AFP)相近,都是肿瘤标志物,都可用来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广泛存在于健康人体的组织细胞、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后者在正常情况下主要由胚胎组织产生。
某些肝癌患者,AFP在正常范围内,而AFU却存在一定程度地偏高,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
α-L-岩藻糖苷酶(AFU)的正常范围一般如下。
速率法:成年人血清AFU活性为(27.1±12.8)U/L。不同年龄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终点法:健康人血清AFU水平呈正态分布,男女间无显著差异。酶活性为(6.9±3.4)U/L。
指标偏高
结果高于【正常范围】上限,常用“↑”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AFP偏高一般指检测结果大于25 μg/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或 10μg/L(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对于孕妇或新生儿,AFP偏高指检测结果高于每个阶段的上限,如怀孕7~9个月时,AFP大于400 μg/L,出生3个月的孩子,AFP仍大于1000 μg/L。
血液中AFP水平偏高,既可能是怀孕、新生儿等生理原因,也有肝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原因。
原因
非疾病原因
样本污染、操作不当等原因,也可能造成AFP假性偏高。
疾病原因
原发性肝癌,AFP通常大于400 μg/L。
其他肿瘤,如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包括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以及胃癌、结直肠癌等,AFP都会有一定程度地偏高,一般小于300μg/L。
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AFP可能高于正常值,但一般小于200 μg/L。
胎儿异常,如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情况,可能导致孕妇AFP高于正常范围。
新生儿疾病,如肝炎、肝肿瘤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生2个月以后,AFP仍高于1000 μg/L[5-6]。
危害
AFP偏高本身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它的指标高于正常值提示可能是某些疾病或胎儿异常,这些情况对人体是有危害的,具体列举如下。
原发性肝癌、卵黄囊瘤、胃癌、结直肠癌等各种癌症危及人的生命、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和负面效应。
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生活等。
胎儿异常,如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情况,提示孩子可能不健康,母亲可能需要人工流产,对孕妇身心会带来不良影响。
就医建议
如果出现AFP高于正常值,一般建议及时就医,不同的情况,可就诊于不同科室[7-10]。
如果在AFP偏高的同时,伴有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到相应科室明确诊断,比如伴有上腹部疼痛、皮肤发黄、呕心等可就诊于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
如果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卵黄囊瘤、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症,AFP出现明显升高且高于正常值,提示可能是病情进展,建议及时就诊于肿瘤内科,根据医嘱接受专业治疗。
如果确诊为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AFP偏高属于疾病反应,建议就诊于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等相应科室接受规范治疗。
如果孕妇出现AFP异常升高,提示可能胎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于妇产科。
如果新生儿2个月之后,AFP还远高于正常值,应及时到儿科就诊。
相关检查
AFP仅可用于辅助诊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导致AFP偏高的疾病原因很多,既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以及胎儿异常、新生儿疾病等。
要明确诊断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病变,需通过病理学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也能起到辅助诊断与进一步确定分型的作用。
AFP对于胎儿异常、新生儿疾病也仅有提示作用,要明确诊断还要通过羊水穿刺、超声、磁共振(MRI)检查以及血生化、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
治疗
如果AFP偏高且明确确诊为疾病则需要接受规范治疗,以下列举常见情况[3,9]。
如果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卵黄囊瘤、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可按照医生的要求接受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如果确诊为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可根据具体情况接受药物、手术治疗等。
如果在怀孕期间明确为胎儿异常,可能需医嘱观察、治疗,严重时可能要流产。
治愈性
AFP的数值对于疾病的变化有一定监测作用,但一般来说,医生不会单靠这一指标判断病情,而是根据各方面情况综合判断。
如果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卵黄囊瘤、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症,一般很难绝对治愈,但是在接受治疗后,如果病情好转,AFP会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如果病情进展,它会相对升高,一般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确诊为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疾病经治疗痊愈后,AFP可以恢复到正常值,但如果患者转为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等,AFP也可能会波动,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如果是胎儿出现无脑儿等严重畸形,流产后,AFP会恢复正常。
日常
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习惯会对AFP恢复正常有帮助,以下列举常见情况。
饮食
避免饮酒,少吃盐腌、烟熏、火烤、烤糊、变质食物的食物,酒精和这些食物都属于致癌物,它们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刺激,不利于AFP恢复正常。
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以防加重消化、代谢负担,同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充足饮水,让身体保持平和的状态,有助于AFP恢复正常。
生活习惯
戒除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平时注意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在身体可承受的前提下,适量运动,可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对AFP恢复正常有帮助。
尽量避免在雾霾天长时间地外出活动,以免加重呼吸系统的负担,加重身体症状。
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
指标偏低
结果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常用“↓”标识,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对于一般人群,本指标的下限为“0”,低于下限没有临床意义。
关于新生儿AFP偏低的情况,尚无权威资料,一般认为不属于病理表现。
对于孕妇而言,指标偏低一般指怀孕3个月,AFP低于18μg/L;怀孕4~6个月,AFP低于160μg/L;怀孕7~9个月,AFP低于100μg/L。偏低提示胎儿有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21三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孩子天生有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等表现。AFP不是诊断21三体综合征的特异性指标,一般还需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必要时进行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查等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
尹一兵,倪培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Galle PR, Foerster F, Kudo M, et al. Biology and significance of alpha-fetoprote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Liver Int. 2019 Dec;39(12):2214-2229.
[3]
田州,张建淮.甲胎蛋白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3):20412-20413+20417.
[4]
周晓萍,张玲.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内科,2015,10(02):264-26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http://www.nhc.gov.cn/old_file/uploadfile/20190107102102553.pdf.
[6]
潘祥林,王鸿利. 实用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Turshudzhyan A, Wu GY. Persistently Rising Alpha-feto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view [J].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2 Feb 28;10(1):159-163.
[8]
赵倩,王小平,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免疫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6,33(02):95-99.
[9]
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 实用内科学[M]. 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10]
Özdemir F, Baskiran A. The Importance of AFP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CC. J Gastrointest Cancer. 2020 Dec;51(4):1127-1132.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3 14:42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