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相对清醒,但言语和动作明显减少甚至没有
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都可能会引起
出现木僵应尽快寻找医生帮助
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普遍减少或完全抑制,狭义的木僵指没有意识障碍的木僵。
除个别情况外,患者意识清晰,言语和动作明显减少、减缓,长时间卧床或呆立呆坐,不动不语,对内外刺激几乎毫无反应。
如表现为偶有翻身、坐起、走动或有少量自发言行者称亚木僵状态,是相对轻微的木僵状态[1]。
发生机制
是在意识清晰下出现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的综合征,常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也可由脑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类型
按照病因及表现可分以下类型。
抑郁性木僵
严重的抑郁症可出现木僵,但一般程度较轻,如与患者讲述不愉快的事,可以引起患者表情的变化,称为抑郁性木僵。
心因性木僵
突然的严重的精神刺激可引起心因性木僵。
一般维持时间很短,当环境改变或外因消除后,木僵的状态就可以消除,事后对木僵时的情况不能回忆或部分回忆。
器质性木僵
脑部疾病,尤其第三脑室及丘脑部位的病变也可产生木僵,称为器质性木僵。
紧张性木僵
是紧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为不言、不动、不食与违拗,见于精神分裂症[1-4]。
患者的意识一般清晰,对外界变化仍能感知,且完全知道别人对他的摆弄,但不能加以抗拒。当患者摆脱木僵状态后,能回忆并叙述这些经过。
其他
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木僵的不良反应。
此类木僵的症状与剂量关系密切,减药或停药可减轻木僵程度[1-3]。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木僵的意思是什么
木僵以缄默,随意运动缺失、显著减低或受阻,以及精神运动无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种精神病理状态。
木僵患者意识可以是紊乱的,依病因性质而定。可出现在大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特别是畸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表现为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甚至出现大小便潴留,多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言语刺激触及其痛处时可有流泪、心率增快等情感反应,缓解后多能清楚回忆发病过程。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遵从医师医嘱,以便更好的治疗疾病。
表现
症状特征
以动作和言语明显减少,常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或僵住为主要特征。
轻度木僵称为亚木僵,表现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自动解大小便。
严重者全身肌肉紧张,随意运动完全抑制,呆坐、呆立、或卧床不动、面无表情、不吃不喝、甚至口水外溢,大小便潴留,对体内外刺激不做相应的反应等。
木僵患者一般意识清醒,各种反射可保持。患者通常双眼睁开,并注视检查者,或跟踪移动物体,部分患者表现抗拒检查。
伴随症状
伴有精神紧张等症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所致的紧张性木僵。
会出现刻板动作、违拗症,不言、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目光凝视,大小便潴留。
常伴随全身肌张力增高,严重者可出现蜡样屈曲或空气枕。
其持续时间不一,兴奋和抑制状态交替发生。
伴有发热、头痛、乏力、呼吸浅慢、脑部外伤等症状,多由各种病因如感染、中毒、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脑变性疾病等所致的严重的急性脑损害导致的器质性木僵。
伴严重的抑郁发作时,多表现为不完全性木僵,又称为抑郁性木僵。
会随着患者情绪低落的加重,出现运动减少,并逐渐进入木僵状态。
通常,患者无违拗表现,肌张力正常。
耐心询问可获微弱回答,或者以点头摇头示意。
伴精神创伤,可出现分离性木僵或心因性木僵。
常因近期应激性事件或突出的人际或社会问题,出现自发运动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消失或极度减少,可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紊乱。
一般发作短暂、程度轻者可自行缓解。
原因
出现木僵需要高度警惕精神心理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也可以出现在感染、中毒、缺氧、癫痫等疾病状态下,也可因精神创伤或近期应激性事件出现,以及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摄入而产生。
疾病因素
精神心理障碍
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分离转换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
由各种病因如感染、中毒、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脑变性疾病、癫痫等所致的严重的急性脑损害。
非疾病因素
如急性应激障碍、外源性物质摄入等。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颈椎麻木僵硬怎么回事
颈椎麻木僵硬可能是长时间低头、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导致的。
1.长时间低头:如果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看书、工作等,可能会导致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发生改变,严重时可能会造成颈椎部位僵硬、麻木。
2.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韧带和骨赘刺激增生、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等,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从而出现肩颈部位疼痛、麻木等症状。
3.脊髓型颈椎病:如果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可能会导致脊髓的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僵硬、麻木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定期活动肩颈部位,如果出现颈椎麻木僵硬的情况,建议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手麻木僵硬是什么原因引起
手麻木僵硬多考虑是环境因素、腕管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因导致的。
1.环境因素:由于长期寒冷,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供应较差,肢体少数血管病变导致的动脉闭塞,继而出现肢体末端的血液供应不良,从而产生手指麻木、僵硬的症状。
2.腕管综合症:由于腕管组织内炎症、骨质增生、外伤等原因使腕管内压力增加,压迫腕管内的血管神经组织,从而会使手出现麻木感、活动不灵等症状。
3.类风湿性关节炎:当神经系统受损后,会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从而使神经受到压迫而出现手麻。临床表现为起床时手部的小关节出现麻木、活动僵硬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手麻木僵硬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就医
就医指征
木僵是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之一,若出现木僵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帮助鉴别诊断。
木僵可影响动作和行为,而且大多都是不良影响,并且会出现运动行为消失、全身肌肉紧张的可能,如受到严重的头部外伤、急性脑血管病,接触毒物、大量药物摄入等情况,往往需紧急就诊处理。
就诊科室
如果怀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建议就诊心理医学科/精神科。
如果木僵伴发热、头痛、乏力、呼吸浅慢、脑部外伤等症状,如果出现严重的头部外伤、急性脑血管病等病情危急情况建议就诊急诊科,病情较轻者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如果木僵伴精神创伤,此类型木僵发作短暂,通常可自行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可以就诊于心理医学科/精神科。
如果木僵伴某些精神药物用药史,需要就诊于精神科,咨询药物调整方案。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除了出现木僵的表现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不舒服,如发热、头痛、心悸、乏力、呼吸浅慢等?
是否有脑部疾病或曾经受过脑部外伤?
是否近期有严重的精神刺激或突出的人际或社会问题等?
近期是否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有什么诱因吗?有没有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最近饮食、睡眠情况怎么样,体重有没有变化?
病史清单
平时性格是什么样的?
近期生活状况,比如在家庭、经济、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如何?
阳性家族史,特别是有无相关的精神障碍家族史?
是否有慢性或重大疾病史?
用药情况,长期服药有哪些,近期有没有变化?
相关检查
根据病史询问和表现特征,医生即可能会做出木僵的判断。
但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可能还会进行下列检查:
体格检查
包括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精神状态等),以及针对躯体不适症状的重点查体。
这些主要是为了判断是否存在躯体性疾病。
常规检查
一般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必要的专科检查,如脑电图,头部CT、头部MRI、肌张力及神经系统检查等。
这些是为了判断是否存在躯体性疾病及有无肌张力异常和神经系统病理性体征。
心理学检查
如焦虑、抑郁相关量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精神分裂症幻听问卷等。
通过对量表结果的解读,可以提示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相关障碍。
缓解与治疗
出现木僵需要高度警惕精神心理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
如果有明确的诱因,木僵常需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若因精神创伤或近期应激性事件出现的木僵,常常发作时间短暂并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若不能缓解,可以寻求心理医学科医生的帮助。
如果因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摄入而导致的木僵,可通过减药或停药从不同程度的减轻木僵症状。
如果无诱因出现木僵,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缓解措施
若为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缓解:
通过运动来振奋情绪,体育活动对情绪、抗压水平和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如跑步、打球、瑜伽、爬山等,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
放松并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逛街等。
学习压力管理,减少酒精等外源性物质摄入,提高环境、社会等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可通过多与身边朋友、家人倾诉,寻求帮助,适当向他们表达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
专业治疗
木僵患者多有进食障碍,可置胃管以补充液体和营养,预防褥疮,并应由专人护理多维度护理。
木僵患者服药后建议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5-7]。
如果是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木僵,应由专业医生评价后给予治疗。
若为紧张性木僵,首选电抽搐治疗,可迅速见效;不适宜做电抽搐治疗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舒必利等)。
若为抑郁性木僵,首选电抽搐治疗,同时予口服抗抑郁药治疗。
对于伴木僵、拒食、拒药、违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选择电休克治疗[8-11]。
如果是躯体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木僵,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脑部恶性肿瘤采取抗肿瘤治疗等。
如果因精神创伤出现的心因性木僵。此类型木僵发作时间短暂并可自行缓解,常无需特殊治疗,如持续时间较长,应由专业医生评价后给予相应治疗。
如果服用控制原发疾病的药物导致的木僵,停药后立即就医,由专科医生帮助诊断和鉴别。药物不良反应性木僵的症状与剂量关系密切,停用原来药物或根据临床情况将原来使用的药物减少剂量,能够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
李凌江,陆林. 精神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Walther S,Stegmayer K,Wilson JE,et al.Structure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catatonia(J].Lancet Psychiatry,2019,6(7):610-619
[5]
黄萍.木僵病人服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对比[J].健康之路,2016,15(04):55.
[6]
李丽萍.多维度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木僵及亚木僵患者生活质量与复发情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2,35(07):189-192.
[7]
丁寒春.木僵状态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2):156-15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0.12.156.
[8]
刘礼,李桦,曹云菁.舒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木僵状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0):38-39.
[9]
易海,孔思思,曾干,陈天灵.电刺激行为治疗在伴木僵、拒食、拒药、违拗精神分裂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28-32.
[10]
兰智勇,胡伟明,谭素仙,张驰,周波,高晓峰.无抽搐电休克与药物治疗木僵状态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2,21(13):100.
[11]
王有斌,刘宏伟,夏静.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木僵行为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6):79-8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8 21:22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