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打鼾是一种睡眠中因上呼吸道不通畅而发出的声音
打鼾,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等
肥胖、饮酒、上呼吸道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
建议呼吸科或者耳鼻喉科首诊
定义
打鼾是人在睡眠的时候,由于上呼吸道不通畅,引起上呼吸道的软组织发出的低沉、粗糙的一种声音,通常发生在吸气的时候,但也可以发生在呼气的时候。
习惯性打鼾很常见,在30~60岁的普通人群中,44%的男性和28%的女性有此现象[1]。至于偶尔打鼾,几乎是普遍现象。
发生机制
打鼾是一种声学现象,当上呼吸道没有骨头支撑的部分(指从鼻腔后部到会厌,医学上也叫软组织部分)出现狭窄、塌陷等不完全阻塞的时候,气流通过时冲击咽黏膜边缘和黏膜表面分泌物引起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部位通常发生在软腭部位,其次还可发生于扁桃体、会厌和舌根等其他部位[2]。因为这些软组织部位振动频率一般比较低,打鼾的声音常听起来比较低沉。
类型
按照预后可将打鼾分为两类:
单纯性打鼾
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打鼾称为单纯性打鼾,这类打鼾尚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或者死亡风险之间有独立关系,但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3]。
打鼾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塌陷导致的阻塞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比单纯打鼾严重。
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多种潜在后果和不良临床相关表现,包括日间过度嗜睡、日间功能受损以及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等[3]。
表现
症状特征
大声和习惯性打鼾更可能提示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频繁、大声的打鼾也常常会影响共同居住者的睡眠、心理,甚至会影响家庭关系等。
伴随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
伴随以下相关症状,提示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需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
被共同居住者发现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
白天疲倦、嗜睡、注意力下降。
晨起头痛、醒来口干、咽痛。
睡眠中窒息憋醒、夜间胸痛等。
潜在原发疾病表现
鼻塞、流涕:提示存在鼻炎等情况,可能是打鼾的原因之一。
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可能存在潜在神经系统疾病。
夜间胸痛:需警惕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胸痛持续不缓解的情况下。
持续性头痛、视野缺损或女性停经溢乳:需考虑存在肢端肥大症可能。
原因
所有引起上呼吸道软组织松弛的因素或者使上呼吸道狭窄的因素都可能成为打鼾的原因[4]。
在进入深睡眠后,上呼吸道的软组织张力会降低,变得松弛,例如在仰卧位的时候,舌根松弛会后坠堵住气道,导致气道暂时性狭窄,从而出现打鼾。
疾病因素
肥胖:尤其是颈部脂肪堆积,更容易出现双呼吸道软组织塌陷和狭窄,是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
下颌后缩(下颌向后缩)或小颌畸形(小下颌):使得舌体在睡眠期间没有足够空间向前,从而引起气道狭窄。
舌体肥大:见于唐氏综合征和肢端肥大症患者。
软腭和悬雍垂过长、扁桃体肥大:使得鼻咽孔径变窄,影响气道功能。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打鼾的主要原因。
鼻腔气流受限:例如鼻和鼻中隔畸形、鼻炎、鼻息肉和鼻腔鼻窦肿瘤等,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上呼吸道的软组织,但可以导致吸气费力,使得鼻腔之外的上气道内负压升高,进而导致气道塌陷和打鼾。
非疾病因素
吸烟、饮酒:两者,尤其是后者可以降低上呼吸道软组织张力,增加打鼾风险。
药物:苯二氮䓬类的安眠药可能会松弛上呼吸道肌肉而引起打鼾[5-6]。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可能会使得深度睡眠时上呼吸道软组织张力进一步减低。
睡眠体位:仰卧位时因为重力作用更容易出现舌后坠而致气道阻塞。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咽部软组织的张力会自发性减低。
就医
单纯打鼾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打鼾常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有关。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接受有效的治疗是对打鼾关注的重点。
儿童因腺样体肥大引起打鼾者,可出现腺样体面容,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就医指征
当同时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可能提示需要到医院就诊进一步评估[7]。
被共同居住者发现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
白天疲倦、嗜睡。
注意力下降。
晨起头痛。
醒来口干、咽痛。
睡眠中窒息憋醒。
高血压。
夜间胸痛或睡眠较浅。
儿童出现打鼾。
打鼾严重影响共同居住者的睡眠等(和OSA不一定相关,但干扰床伴睡眠也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可影响床伴睡眠和对婚姻的不满)。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一般可考虑呼吸内科或者全科医学首次就诊,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潜在疾病。
耳鼻喉科:打鼾多存在鼻部、咽等上呼吸道问题,也可首诊耳鼻喉科,明确诊断。
内分泌科:如果查体怀疑存在指端肥大症、甲减等情况,首诊医生可能会推荐至内分泌科进一步就诊。
神经内科:例如存在无意识性跌倒、单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情况,可能需要到神经内科排查是否存在发作性睡病、脑卒中等情况。
急诊科:如出现夜间胸痛持续不缓解,需要急诊科或者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就诊。
儿科:年龄14岁以下的患儿一般需儿科就诊。
患者准备
就诊前,患者应该与其共同居住者沟通或者一同就诊,因为他们可能比患者更清楚这个问题。
症状清单
打鼾有多久了?
睡觉中有没有出现过呼吸停止的情况?或者连续打鼾后出现一段时间(大约数十秒至几分钟)的安静期,然后再出现响亮的鼾声或者猛吸气?
睡觉过程中有没有很不踏实的感觉?半夜醒来的时候有没有要憋死的感觉或者明显的胸痛?
有没有白天工作时很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嗜睡?
早晨起来是否感觉头痛?醒来后是否觉得口干、咽痛?
晚上睡觉是否规律?
平常有没有其他不舒服?
打鼾对一同居住的人影响大吗?
病史清单
是否饮酒?饮酒量是多少?不喝酒的时候打鼾会不会好一些?
是否吸烟?
有没有鼻炎或者鼻窦炎?平常有没有经常鼻塞?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有没有长期吃什么药物?比如安眠药等?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多数情况下也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先进行检查判断。
医生会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肥胖、脖子粗、小下巴等可能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也可能会让患者张开嘴巴看悬雍垂、腭弓、扁桃体、咽壁、舌头等是否有异常。鼻腔检查,了解是否存在鼻炎、鼻息肉等病变。
特殊检查
对打鼾患者进行诊断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或排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重要的临床后果相关,并且需要长期治疗。
多导睡眠图:目前认为,有专业技术人员值守的试验室多导睡眠图(PSG,俗称:睡眠监测)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靠谱的检查,一般需要患者在医院连接上专用的监测设备后睡一整夜。这个过程会收集大脑脑电波、呼吸气流及心肺、血氧饱合度等相关数据,再由医生分析后进行诊断。
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现有一些便携设备可在无专业人员值守的情况下在家中使用,以监测睡眠中的呼吸气流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但一般不含脑电图监测。在不怀疑发作性睡病且有睡眠专家解读监测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部分替代多导睡眠图。
其他检查:如果在前面身体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上呼吸道结构异常,需要做鼻内镜、鼻咽镜、喉镜等检查。如怀疑存在肢端肥大症等,需要到内分泌科进一步就诊进行相应的专业检查,例如CT或者磁共振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缓解与治疗
打鼾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者其他疾病因素。如果只是单纯打鼾,一般以保守治疗(损伤小的缓解措施)为主。
缓解措施
减重:对于打鼾的肥胖患者,推荐减重,因为这样可改善打鼾,且对健康还有其他益处。不过需要注意,虽然大多数减重的患者打鼾频率会降低,但这种改善并不是普遍的,也比较难以预测是否有效[8]。
戒烟和戒酒:推荐所有患者戒烟。对于打鼾患者,推荐戒酒,尤其是避免在睡前几小时内饮酒。这两种干预措施都可减少打鼾,并有许多其他潜在的健康益处。
睡眠姿势纠正:侧卧睡眠是值得大多数患者尝试的低风险干预方法。为了减少仰卧睡姿的可能性,现已开发了许多设备,包括特殊的枕头和改良的睡衣。
还有一种可以在家里制作的简单装置是一件舒适合身的T恤,在后背上部位置缝1个口袋,把网球放在口袋里。肥胖患者采用更硬的球可能有益,如棒球。一般来说,患者转至仰卧位时的不适感足以使其转回侧卧位且不影响睡眠[9]。
专业治疗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需要戴呼吸机,进行气道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首选)。
存在鼻炎、鼻窦炎:针对急性鼻-鼻窦炎的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口腔矫治器:口腔矫治器是牙科医生为患者开具和适配的个性化定制口腔设备,通常的作用机制是前移下颌、改变软腭的位置、牵引舌向前,或这些效应的组合。一般用于保守治疗失败且要求治疗打鼾的患者[10]。
手术治疗:主要为腭部手术为主,但单纯打鼾患者中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足,一般不考虑该方法。一般仅在保守治疗和无创治疗均无效情况下再考虑,常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11-18]。
参考文献
[1]
Young T, Palta M, Dempsey J,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mong middle-aged adult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3,328(17):1230-5.
[2]
Gleeson M E. Scott-Brown's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7th ed. London: Hodder Arnold[M]. 2008.
[3]
Reena Mehra M, MS, FCCP, FAASM.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 UpToDate. 2021;专题 7705 (最后更新日期: 2021-08-25.).
[4]
Nadia Ashraf SM. Snoring. BMJ best practice. 2021;Last updated: 14 Dec 2021.
[5]
Masuda A, Haji A, Wakasugi M, et al. Differences in midazolam-induced breathing patterns in healthy volunteers[J].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1995,39(6):785-90.
[6]
Schneider H, Grote L, Peter JH, et al. The effect of triazolam and flunitrazepam--two benzodiazepines with different half-lives--on breathing during sleep[J]. Chest,1996,109[4):909-15.
[7]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noring/symptoms-causes/syc-20377694.
[8]
Braver HM, Block AJ, Perri MG. Treatment for snoring. Combined weight loss, sleeping on side, and nasal spray[J]. Chest, 1995,107(5):1283-1288.
[9]
Rowley JA. 成人打鼾. UpToDate. 2021;专题 7703(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21-04-21.).
[10]
Ramar K, Dort LC, Katz SG,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noring with Oral Appliance Therapy: An Update for 2015[J].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 JCSM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15,11(7):773-827.
[11]
王茵, 於清, 姚姣利.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伴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J] . 中国实用医刊, 2022, 49(6) : 67-70. DOI: 10.3760/cma.j.cn115689-20211201-04371.
[12]
洪伟. 鼻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儿童鼾症患者应激反应及通气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17, 44(19): 19-22.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7.19.006.
[13]
方铭达,洪燕丽,许海波,等. 鼻内镜经口腺样体黏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民康医学,2017, 29(17): 13-15, 73.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7.17.005.
[14]
颜玮宏,蓝建平,李珂.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小儿鼾症应激反应及通气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8, 25(11): 87-89.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18.11.027.
[15]
王燕楠.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鼾症伴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2019, 20(7): 52-53, 58.DOI:10.13764/j.cnki.lcsy.2019.07.021.
[16]
苏宁,杨丽辉,王毅男.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切除腺样体及扁桃体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疗效[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 31(10): 1188-1189.DOI:10.3969/j.issn.2095-1434.2020.10.018.
[17]
潘继,王瑾,姜姗姗.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伴过敏性鼻炎的效果[J]. 当代医学,2021, 27(9): 103-105.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1.09.039.
[18]
Olmo Arroyo J, Khirani S, Amaddeo A,et al.A comparison of pulse oximetry and cerebral oxygenation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a pilot study[J].J Sleep Res,2017,26(6):799-808.DOI: 10.1111/jsr.12561.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16 14:24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